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巴金晚年创作的五卷《随想录》,起笔于1978年12月,完稿于1986年7月,其间历时八载,可谓呕心沥血,备尝艰辛。这是一部熔铸着巴金一生的智慧、良知、真诚和勇气,是用心血凝聚成的人生和艺术经验的结晶。他把这部“当遗嘱写”的著作,称之为晚年“生命的开花”。

  • 标签: 巴金 《随想录》 思想艺术 中国 文学
  • 简介:<正>皎然《诗式》是一部能反映皎然诗论全貌的重要著作。据《诗式序》,此书是他多年精思论撰的成果。它以“名篇丽句”示诗式,“使无天机者坐致天机”。这就是说,要总结诗歌创作的经验,探讨诗歌的法式和规律,指点诗歌创作的门径。唐代以“格”、“式”来论诗的著作很多,但多论“声病对偶浅法,”理论价值不大。但是皎然的《诗式》独出诸家之上,它第一次把佛教的宇宙观和认识论引来论诗,以意境说为核心,比较深入地探讨了诗歌的特质、

  • 标签: 《诗式》 诗歌创作 诗歌美学 认识论 理论价值 意境说
  • 简介:钱钟书先生在《旧文四篇》中,说过一段极有意思的话: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超脱……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把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所以,旧文艺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的高瞻远瞩来,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

  • 标签: 思想问题 中国 批评家 除旧布新 复杂问题 钱钟书
  • 简介:一部《现代化的陷阱》(以下简称《陷阱》),在今年春天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该书以缜密的思路、冷峻的笔触,直指现代化面临的诸多顽症,被誉为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人以文名,一时间,《陷阱》的作者何清涟也成为传媒和读者关注的焦点人物。我们的交谈自然也就从该书开始。

  • 标签: 技术层面 精神境界 自由主义 经济学 陷阱 人文关怀
  • 简介:杜甫和辛弃疾在家世、学养以及人生理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I~4FJ都有着强烈的用世思想、儒家致君尧舜的志向、忧国忧民的情怀及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功名意识贯穿了他们的整个人生,在他们的诗、词、文中多有表现。

  • 标签: 杜甫 辛弃疾 用世思想 儒家
  • 简介:《淮南子》是一部以道家为主,兼集儒、法、墨等多家思想精华的重要杂家论著。其中关于音乐的论述很多,见解独到,极富智慧。本文从书中讨论的音乐的"有声"和"无声"、音乐作品中情感表达的"确定"和"不确定"、音乐的"个体表达"与"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出发,对《淮南子》中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了详尽的述评,并对其美学思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其中包含的美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评价。

  • 标签: 《淮南子》 音乐美学思想
  • 简介:摘要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是研究马克思社会管理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对社会管理的研究成为当前我国管理当代社会的重要理论支撑,而马克思的社会管理理论恰当好处地提供了契机。从马克思的原著中,我们很难发现有关于社会管理的确切概述,追本溯源,马克思在其国家理论形成的长河中闪现出管理的曙光。他认为国家职能存在着必不可少的两部分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这里所说的公共事务便是国家除了政治统治之外的另外一种社会管理职能。总结和探讨马克思的社会管理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社会管理 政府 国家
  • 简介:朱熹论陶语有云:“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欲有为而未能者也,又好名。”详其语意,盖谓陶渊明本是一个气性刚烈的人,他志欲有所作为,但因遭遇非时而未能有所作为,又爱惜自己的名声,不肯浮沉世俗而玷污清白,所以终于辞官归隐。这是关于陶渊明归隐原因的一个非常精辟的论断,虽然这个论断是在比较陶渊明和韦应物的诗风时偶然带出的,但却概括了陶渊明的性情、抱负、际会和操守,其识见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前人对陶渊明归隐一事的评说。特别是拈出“好名”一点,触及了陶渊明的荣名思想,更具有发前人所未发的意义。然而朱熹此语毕竟过于简略,只提出了陶渊明“好名”这样一种见解,而没

  • 标签: 韦应物 荣名 士不遇赋 隐者 咏贫士 咏荆轲
  • 简介:“听哪!我是这样一个人,不要把我同任何人别的人混淆了!”在尼采神智清醒的最后岁月里,他向世人这样宣告。事实上人们并没有将他同别的人混淆。尼采的个性太突出了,他的学说的个人色彩太鲜明了。世上各种哲学流派都有为数或多或少的代表人物,但尼采主义者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自己。

  • 标签: 尼采哲学 《悲剧的诞生》 酒神精神 叔本华 个人色彩 上帝死了
  • 简介:摘要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提出识画之诀,在乎明六要而审六长,“六长”说中包含着辩证统一的法则。在中国画论中常把对立的两种因素联系起来,让它们互为调剂,突出对立面之间的和谐,在总体上使相互对立的方面互相折中、协调、融会,通过重新建构,达到一种圆融统一。

  • 标签: 刘道醇六长辩证
  • 简介:写于1978年至1986年的《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巅峰之作。读者普遍认为这是一部讲真话的血泪之作。思想界也认为,这是一部反映现代知识分子良知与良心的巨著。一位八旬老人,用他那"发僵的手",而且经常是抱病写作,写下150篇微言大义的警世巨著。他这是在吐出最后的"丝",挤出最后的"奶和血"。《随想录》虽然文字上朴实无华,平淡无奇,但并非一目了然,简单透明,而是充满了含蓄、曲折与隐晦。所以,在我们解读《随想录》时,

  • 标签: 《随想录》 论巴金 现代知识分子 晚年创作 叙述策略 叶非英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萨迦格言》中以宿命论为主线的物极必反及全面观察事物和许多事物存在相互对应范畴等朴素辩证法思想进行分析,批判的总结其合理思想,对提高本民族的理论思维能力,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萨迦格言》 宿命论 辩证法思想
  • 简介:<正>粗看起来,雅波杂文似乎比较平淡,作者好象不假雕琢,信笔而书,但实际上,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表现上是有自己的特点的。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谈两点。首先,因小即大,见微知著。杂文因为篇幅短小,不能容纳宏大的题材。然而它却可以剖析一件小事,或从一只苍蝇身上窥知黑暗社会的丑恶,或从一滴水珠看到太阳的灿烂光辉,收到尺幅千里的表达效果。雅波杂文就很善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杂文的优势,因小即大,通过分析眼前的一些小问题来阐明大道理。譬如《书与广告》一文议论写作人的艰辛,不仅是业余写作,而且要为经费、印刷、销售、广

  • 标签: 杂文 思想和艺术 木偶戏 滴水珠 洋人 文艺性
  • 简介:丁玲新时期复出后坚持政治化文艺思想,强调文艺离不开政治,体现出对《讲话》精神的某种承传。这与她的个性气质、人生经历有关,也是其对五四“为人生”艺术观的坚守和对创作自身思考所致。“为人生”艺术观贯穿丁玲政治化文艺思想的各个发展阶段,给创作带来很大影响,也给中国当代文学以深刻启示意义。

  • 标签: 政治 文艺思想 《讲话》 为人生
  • 简介:电影《爱国者》讲述的是发生在18世纪70年代的美国独立战争前夕,美国农民班杰明·马丁在独立战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讽刺了英国人在独立战争期间的残暴行径。电影《爱国者》表现出了美国人民追求自由独立与民族认同的家园思想,并由此而积聚和展现在男主人公班杰明般英雄人物身上的美国意志与精神。

  • 标签: 爱国者 男主人公 民族认同 美国独立战争 影片 电影
  • 简介:杜诗中的儒家情怀来自杜甫从小接受的传统儒家教育,尤其是孔、孟的“仁爱”学说。杜诗中的儒家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仁民爱物”的人道主义精神;二是“仕以为己任”的儒家担当意识;三是“仁者能恶人”的现实批判精神;四是“以民为本”的反战意识。

  • 标签: 杜甫 儒家情怀 仁爱精神 思想渊源
  • 简介:作为我国古代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史料汇编,《战国策》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诸侯国时的陈谋献策或辩论言辞,其思想内容较为驳杂,儒、墨、道、法、兵各家的思想均有所反映,但其中纵横家的思想倾向最为鲜明,"纵横之势、长短之术、诡谲之计、诈伪之谋"等纵横家思想充溢全书。然而作为一部先秦时期的实用学术,其对"民本思想"也进行了真实的记录和深刻的揭示。一、《战国策》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 标签: 历史影响 思想历史 战国策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