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大量大陆与台湾两地所藏档案及中外文献,全面考察清代科布多商号协助运送军需物资、汇兑银两,以及垫办满蒙衙门的经费等情况,指出,过去学者强调商号对蒙古人实施高利贷,但从双方契约文书看来,蒙古人若在固定时间内偿还债务并无高额利息,累积数年的债务也经由官员协调,还债的比例降至五成或四成。

  • 标签: 科布多 清代 官商 旅蒙商
  • 简介:清代诗坛虽不像唐宋时期那样兴盛,但文人们结社、修禊活动依然频繁,加之经历了明清易代,文人多在诗文中寄思抒怀。这些对于清代文风及诗歌流派的形成都有着深远影响。在清代诸家中,主要的诗说有以下四种。

  • 标签: 清代 诗说 唐宋时期 明清易代 诗歌流派 文人
  • 简介:结社是宋明以来士子研习科举的重要方式,发展到清代则更为盛行。特别是乾隆年间科举考试增加诗赋内容,以及朝廷禁令的逐渐松弛,诗社、文社都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社团及参与人数的增多,结社就成为当时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又被小说家借用,成为清代某些小说中的重要题材。

  • 标签: 清代小说 科举考试 结社 乾隆年间 社会现象 参与人
  • 简介:民间秘密结社组织是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各式各样的民间秘密结社活动又往往同武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燕赵地域中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组织的武术活动历史比较久远,清朝以来的各种官方档案中就有着"金钟罩与大刀会"、"演习拳棒的红阳教、八卦教"、"天理教文武弟子"等相关记录,以京津地区为中心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更是把武术与民间秘密结社活动的联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 标签: 燕赵武术 中国武术 民间秘密结社
  • 简介:明清以来,山东地区“音韵蜂出”,编纂了大量的韵书,较为著名的有《韵略汇通》、《韵略新抄便览》、《万韵书》、《增补十五音》等。这些韵书为研究明清时期北方语音,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笔者新近访得三种清代山东人编纂的韵书:《温习应用杂字》、《切韵指南》、《渊若韵辨》,现将三种韵书情形记述如下。

  • 标签: 韵书 山东方言 清代 述要 《韵略汇通》 《切韵指南》
  • 简介:在北京艺术博物馆的诸多藏品中,有一批书画珍品,其中包括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宣统等皇帝的作品;也有出自慈禧皇太后以及成亲王、恭亲王、溥伒兄弟等的手笔。从这些书画作品中,可以使人们了解清代皇室及其後裔生活的一个侧面。清王朝入主中原以後,提倡学习汉文化。君主们在

  • 标签: 溥伒 道光皇帝 清代康熙 北京艺术博物馆 康熙皇帝 书画作品
  •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清代名人书札》这部书,最早出版于1980年,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根据馆藏1100余封清人书札挑选、整理并点校的,出版时选用了640余通。2009年,该书又重新彩印出版。根据彩印本的前言,这批书札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经启功先生建议,在琉璃厂购买的。启功先生当时还曾提醒图书馆,里面有些书札是"代笔",并非真迹,应当小心。

  • 标签: 清代名人书札 启功先生 曾国藩全集 翁同龢 俞钟銮 点校
  • 简介:关于清代厘金是由江北大营帮办军务雷以藏采纳幕僚钱江的建议而创行的说法,经过罗尔纲先生的考证,几乎已成为史学界的定论。1993年,袁成毅发表《钱江首创厘金制度质疑》,根据雷以藏在咸丰三年二至五月间的行踪分析,认为钱江首倡厘金的说法不可信。但是,这一论点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因为后来公布的档案史料与袁先生的论据有所矛盾,本人在《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一书中也未加采用。近来,我重新审视了各方面的有关证据,可以认定,钱江创行厘金的说法的确是以讹传讹,不足为训。

  • 标签: 厘金制度 《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 清代 档案史料
  • 简介: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在英、俄等国支持下,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侵人我国新疆喀什噶尔,进而占领了南疆大部分土地,建立了“哲德沙尔”(意为七个城市)伪政权,自称汗,并依照浩罕国的钱币铸造铁剌金币、天罡银币和普尔铜币,其中以天罡银币流通最广。

  • 标签: 银币 新疆 鉴赏 清代 喀什噶尔 钱币铸造
  • 简介:中国古代史籍中对男性之间的同性情欲有诸多记载。由于时代与地区不同,其称谓也异常多样,从“龙阳”“断袖”到“男色…‘男风”,不一而足。不同的称谓体现了一时一地之人对于同性情欲的不同理解与想象,进而形成正史、野史、笔记、小说等文本传世。清代内阁刑科题本中的相关档案则提供了研究男性之间情欲的另一种文本。在这类文本中,男性之间情欲的称谓则表述为“鸡奸”,而“鸡奸”的主体与客体就是男性之间情欲的载体。在对一千余件相关刑科题本档案进行分析之后,本文认为清代男性之间情欲表现为三个特点:阶段性、流动性与兼容性。这三个特点是否具有某种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清代 男性之间情欲 阶段性 流动性 兼容性
  • 简介:“唐宋诗之争”贯穿清代诗学和诗歌创作的全过程,绝大部分诗人和流派都涉及“唐宋诗之争”。综观20世纪以来的清代“唐宋诗之争”研究,内容上有从“唐宋诗之争”出发对诗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的,有关于唐诗、宋诗研究的,有从清代诗坛风气、诗学演变立论的。研究方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一元到多元,

  • 标签: 唐宋诗之争 清代诗学 述评 诗歌创作 宋诗研究 唐诗
  • 简介: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清代现存曲阜戏曲除了孔尚任的《桃花扇》外,还有众多造诣颇高的剧作家和数量宏富的剧作,多作于雍正、乾隆、嘉庆三朝。现存清代曲阜戏曲作品主要有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小忽雷》,孔传志的传奇《软羊脂》、《软馄悟》、《软邮筒》,桂馥的杂剧《后四声猿》,孔广林的传奇《斗鸡忏》和杂剧《培矶锦》、《女专诸》、《松年长生引》,孔昭虔的杂剧《荡妇秋思》和《葬花》等。独特的地域环境和特定的时代氛围,使这些剧作家的剧作在深层文化内涵上呈现出较一致的趋向,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 标签: 戏曲作品 曲阜 艺术取向 清代 《桃花扇》 《小忽雷》
  • 简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作为具有特定身份的士绅,其参与诉讼时的告呈资格被国家法典及地方法规进行了法律限制,这种限制集中体现于抱告制度的执行。但是,法律规定的表达是否与司法现实一致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清代地方司法档案的新发掘为研究这一群体在司法实践中的告呈资格提供了契机,具体的司法案例为重新界定生员的告呈资格提供了佐证。

  • 标签: 生员 告呈资格 抱告制度
  • 简介:戏曲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台湾的戏曲文化亦由来已久,但从目前研究来看,台湾原住民早期的歌舞和祭仪,尚非"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戏曲文化主要见之于汉人社会,且最早是出现在明朝末年②。到了清代,随着汉人大规模移民台湾,戏曲活动进一步流传并兴盛,成为当时台湾民间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活动。但旧时演戏之人身份卑微,

  • 标签: 戏曲活动 清代台湾 台湾原住民 戏曲文化 戏曲表演 移民社会
  • 简介:<正>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后,即把盛京崇为留都。后来,相继设立奉天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镇守东北广大地区。清朝设置将军的地区,除东北外,还有江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广东、绥远、陕西、甘肃、新疆、乌里雅苏台等地。绥远、新疆、乌里雅苏台是蒙古和维吾尔族等居住地区,将军的设置与内地不同。此外,东北三将军的设置也与内地不同。因为,内地广大汉族人民居住地区,清朝除设将军“掌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外,还设有总督、巡抚厘治军民、察举官吏、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而东北地区则不设总督、巡抚。

  • 标签: 黑龙江地区 将军 清政府 东北地区 齐齐哈尔 东北军
  • 简介:清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这个高峰期的鲜明特征便是碑学的崛起。由于把碑,包括金文、甲骨文相继引入书法创作,空前地扩大了书法的表现领域,构成了清代书法文化的盛景。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粗线条地勾勒这一盛景的形成。一、人格的建构和碑学的抉择

  • 标签: 历史成因 清代碑学 书法艺术 康有为 书法发展 人格象征
  • 简介:苏式彩画,简称苏画或苏作,采自江南苏杭一带民间建筑彩画传统做法。江浙自古盛产丝织,图案花锦丰富、多彩。宋《营造法式》画作多采锦纹为饰,后世艳称:“宋锦”、“宋龙”。明清在江南设织造署统理苏松五府织造工业,专为帝王舆服服务。永乐修北京宫殿,大量征用江南苏松五府工匠,江南的民间艺术因此流传于北京。

  • 标签: 苏式彩画 清代 皇家建筑 宁寿宫花园 装饰手法
  • 简介: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后世作家对以前名著的接续、模仿创作。此情况至清代尤盛。但被模仿或续作最多的作品并非如常人所认为的是《红楼梦》,而实为文言小说名著《聊斋志异》。自《聊斋志异》广泛流行后,后世不仅直接仿拟它的作品众多,而且几乎所有的文言短篇小说创作都留有蒲松龄。聊斋’风格影响的痕迹。在它的影响带动下。自乾隆中叶始文言小说的创作渐成热潮。并形成古代文言小说创作最后、也是规模最大的高潮。

  • 标签: 《聊斋》 传奇小说 清代 《聊斋志异》 文言小说 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