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仔细梳理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分析了土改小说、新中国农业合作化小说对其的借鉴、模仿,发现由于苏、中集体化的国情背景迥然不同、文学传统和文学精神的差异、翻译借鉴的有意筛选遮蔽,《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在接受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误读。其在精神层面不但未对它的译者周立波发生影响,也未对深受其影响的丁玲、柳青、刘绍棠等的创作发生精神上的触动,只是在技术操作层面上为他们提供了经验。另外,通过《创业史》与《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的比较,首次厘清了《创业史》艺术上的师承。

  • 标签: 《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 传播 影响 误读
  • 简介:1920年代创刊于中国大连的《亚》被公认是体现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特点的重要杂志,而同期创刊于广州的《铜锣》则被视为具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重要杂志,代表了日本1920年代广义上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另一个谱系。本文以《亚》和《铜锣》为中心,从两者创刊时的历史语境、不同的都市背景,以及杂志中心人物安西冬卫与草野心平各自不同的越境体验等方面,论述日本现代主义诗歌中国的至深关联。

  • 标签: 现代主义诗歌 大连 广州 安西冬卫 草野心平
  • 简介:我们处在二十一世纪的'怪现象'中:名校增多了,名师减少了;有想法的人多了,思想家少了;出版的图书增多了,当代经典读物减少了;读书会增多了,读者减少了;写诗的人多了,读诗的人却少了。一首诗成就一个人的时代离我们远去,当代诗歌正处在一个尴尬境地:所谓的口水诗、打油诗将诗歌的创作水准大大拉低,虽然不大力提倡精英文化,但诗歌也应该有称其为诗歌的高标准。在这里,我想简单谈一谈当代诗歌的命运与前途。

  • 标签: 怪现象写诗 诗歌怪现象 读诗少
  • 简介:2004·中国年度最佳诗歌奖获得者:严力严力简介:男,1954年生。1985年留学美国,并主办《一行》诗刊。主要著作有《严力诗选》等。并从事小说创作,现居海外。获奖理由:与同为50年代出生的一些诗人相比,严力既没有浅陋、低效地以诗歌干预生活,也没有陷入神性文化的无标准堂皇建设中,而是难得地保持着诗歌的精神特质与人的心灵现实的高度契合,风格化地体现着"个人文本"的自由意义。严力2004年的诗歌创作成果丰厚,一个成熟的诗人而又使自己的作品保持着蓬勃的活力,这极其珍贵。

  • 标签: 先锋诗歌 诗歌创作 获得者 小说创作 神性文化 精神特质
  • 简介:第六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26——30日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就学界所关心的新世纪文学发展趋向提出了“21世纪女性文学发展态势”这一宏观研讨课题。目的是总结自’95世妇会以来女性文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推动女性文学研究向专业化学科化方向发展。

  • 标签: 21世纪 发展态势 第六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 综述 语境 性别身份
  • 简介:在20世纪以来的海外华文文学中,我们发现了中国诗歌之精灵在蕉风椰雨中薪火传承的飞翔身影。本文以几位菲律宾华文诗人的诗作为例,从“离散”与“乡愁”、叙事与历史、古典与现代等角度,来探讨20世纪海外华文诗作与中国诗歌之间的传承关系.

  • 标签: 海外华文诗 菲律宾华文诗 母国情怀 叙事诗体 文化传承
  • 简介:<正>全球化的今天,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后现代主义观念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它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对于国门大开的中国,亦是如此。这个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生发的思潮,是生活在"物化"时代人类必然的应对策略,是对传统的哲学、美学、伦理学、道德、政

  • 标签: 现代主义诗歌 诗歌形式 文化政治 汉语诗歌 中国新诗 现代派诗歌
  • 简介:'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中国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与中国特有的,从宗教中提炼出又融合与大众思想的禅的精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都是关心于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且在思想上还有许多的融会贯通.

  • 标签: 古典诗歌 精神主体 以禅入诗
  • 简介:<正>三十年代末,残酷的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了失望与痛苦,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的困惑与思索,以及中国新诗传统内部形式与内容的变革动力共同酝酿着一股新的现代诗潮。最先敏感地反映着这一新趋势的是大学校园里的一批青年诗人,他们年轻而稚嫩的心对于人生价值和生活苦难极为敏感,同时有机会真切地了解西方现代派诗歌艺术发展到二、三十年代的状况,于是感觉到与现代派诗人相似的处境和心境,体验到现代人的孤独感和价值失落感,认为只有现代派诗歌艺术才是以真实深刻地表现现代人的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因此自觉而热切地追求与西方现代诗潮同步。他们在文艺界有识之士和致力于新诗现代化

  • 标签: 中国新诗 西方现代派 诗歌艺术 现代派诗歌 三十年代 新诗传统
  • 简介:中国新诗研究所:喜闻贵所举办建所30周年纪念,谨向贵所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中国新诗已经走过近百年的不凡历程,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产。一代代优秀诗人用诗句谱写民族复兴的历史篇章,建构了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座座高峰。

  • 标签: 中国诗歌 中国新诗研究所 黄怒波 贺信 学会 民族文化传承
  • 简介:4月22日,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受邀走进深圳坪山举办“中国诗歌年度论坛”。中国作协原党组副书记王巨才,诗刊社副主编李少君,广东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孙丽生,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诗人杨克,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金海,坪山新区党工委委员、综合办主任王伟雄等,以及两岸四地近百名诗人、知名学者汇聚坪山,共同回顾中国诗歌百年光辉历程,并发表中国诗人“坪山宣言”。

  • 标签: 中国诗歌 深圳 论坛 党组副书记 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作协
  • 简介:<正>一、节奏感中国新诗很像一条断流的大河,汹涌澎湃的昨天已经一去不复返。可悲的是这是人工的断流。将近一个世纪以前,我们在创造新诗的同时,切断了古典诗歌的血脉,使得新诗和古典诗歌成了势不两立的仇人,同时口语与古典文字也失去了共融的可能,也可以说语言的断流是今天中国汉诗断流的必然原因。断流的存在既然已近一个世纪,就

  • 标签: 古典诗歌 中国新诗 汉诗 必然原因 《杜诗详注》 定风波
  • 简介:每一个时代的性别叙事与想象都不能不与动态的文学场域相关,性别叙事显然成了“新时期”以来最为激动人心的文学事件。而1989年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城市化、工业化的迅猛推进,中国的女性诗歌无论是在诗歌美学还是在思想和社会学层面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体现在这一时期的女性诗歌在家族谱系叙事上的差异和新变。

  • 标签: 女性诗歌 中国社会 家族谱系 性别叙事 “新时期” 文学场域
  • 简介:<正>女性主体意识,也即是女性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自由赖以存在的基础。对于传统女性来说,她只能与被动、顺从、依附等含义联系在一起,自我意识也无从谈起。人文主义价值立场的核心是对人的主体性的追寻和探求,立足于人文主义立场,女性如何由客体的人变为主体的人,就成了女性文学的关键所在。可以说,女性主体意识在女性文学中的产生和发展建构了中西方女性文学的现代

  • 标签: 女性诗歌 爱情诗 中国女性 女性主体意识 母亲 表征
  • 简介:我觉得,诗坛上问题不少,应该交谈,应该争鸣。这对于新诗创作会大有好处。应该谈谈:为什么读者对新诗有意见?为什么近二三年来,没产生轰动一时的大作品?也应该谈谈:民族风格、喜闻乐见与偏重欧化、现代派风的问题。也应该谈谈:艰涩古怪诗风与平易近人、群众化的问题。

  • 标签: 中国新时期诗歌研讨会 读者 民族风格 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2-01
  • 简介:中国是凝聚着故土情结的澳华诗人不懈吟咏的共同母题,而澳华诗人在吟咏中国的同时也想象了中国。从诗中具体的想象对象之本真形象的存在样式和时间样式的差别出发,可以将澳华诗歌中的中国想象划分为回忆型想象、期待型想象、自由型想象三种。其中,回忆型想象和期待型想象分别立足于记忆和预期,相应地,其想象对象的本真形象就分别存在于过去和未来,而自由型想象不受想象对象本真形象的存在样式或时间样式的限制,具有更大的想象自由性。

  • 标签: 澳华诗歌 中国想象 回忆型想象 期待型想象 自由型想象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28
  • 简介:诗歌与人生 汉魏之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诗曰,而且诗歌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一向占有特别和显著的地位

  • 标签: 中国诗歌史 文化中国 诗歌史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