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为什么经久不衰?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为什么冼星海的抗战歌曲还活在人民的心里和唱在群众的口头?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冼星海的音乐艺术具有大众品格。当今的歌曲,什么金曲、榜曲、走红曲,为什么好多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甚至于成了“一次性消费品”?原因是它们缺少大众品格。一些所谓“流行歌曲”,只是在某个小圈子里流行;一些所谓“歌曲排行榜”,也只是少数人在那里编排。重温冼星海关于音乐艺术大众品格的论述,恢复新音乐的优良传统,对于改变我们今天音乐界的尴尬局面,是很迫切、很必要的

  • 标签: 民歌研究 大众化 救亡歌咏 新音乐运动 音乐艺术 冼星海
  • 简介:民国时期京剧流派理论研究虽然是创始时期,但在流派本体研究上却呈现出不俗的学术风貌。流派意识、流派分类、流派命名三个维度,初步确立了流派理论本体研究的对象、范畴和特征,在一定意义上,构建了流派理论体系的雏形,对后来流派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百年来的理论研究基本是民国时期流派理论研究框架基础上的扩展与延伸。

  • 标签: 民国 京剧 流派研究 理论建构
  • 简介:(一)到现在为止,专业音乐工作者对内心听觉的意义重视不够,也很少引起视唱练耳教师的注意,因此提出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是必要的。特别在音乐教学中,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以致对以后内心听觉的发展以及音乐素质的提高影响很大。内心听觉是一种听觉能力,是在听音过程中出

  • 标签: 内心听觉 音乐工作者 视唱练耳 音乐素质 音乐作品 多声部
  • 简介:“转音”一词来源于民间。其主要特征:在吹奏中声音不稳定,不是偏高就是偏低,总是不在正音上。声音偏高时音色空洞,没有光泽、不实;偏低时音色暗淡、噪、紧张;使吹奏者无法控制。在民间,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转音”。此音突出表现在唢呐的第三孔的高八度音上,有...

  • 标签: 共鸣管 哨片 转音 唢呐 力的流动 着力点
  • 简介:<正>中国女性在历史文化上地位卑微,角色微不足道;不过,却有一块广阔的园地,以女性唱主角,在这块闪耀女性光环的"绿洲",妇女不仅得到受人尊崇的地位,而且角色重要,表面看来,她们能够扭转乾坤、自我操纵命运。这片园地,就是中国的古典戏剧,由元杂剧、明传奇,一直传承到今时今日的戏曲。在戏曲舞台上,无论是以孝行感动天地的贤淑妇女窦娥、赵五娘;或是才貌双全的多情佳丽崔莺莺、杜丽娘、陈妙常;

  • 标签: 古典戏剧 杜丽娘 明传奇 崔莺莺 元杂剧 窦娥
  • 简介:<正>界说关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与新近出现的流行音乐之间的区别,已有很多著作论及。但这类讨论,不管有无正确的理论根据,往往被轻易地看作是无实际效用的、纯属抽象的分类方法。这类讨论总的说来也显然对音乐学家比对演唱、演奏者和听众更具有意义。分类上的明确固然对我们认识世界上各种音乐的共性与个性有帮助,可是对它们的分类还是宜于使用宽泛的方法,即使偶然有模棱两可的地方。再说,世界上许多种文化其本身就存在着对民间的、艺术的、流行的

  • 标签: 流行音乐 非西方 析论 分类方法 共性与个性 民间音乐
  • 简介:<正>"结构"是古代戏剧学领域中的重要论题,其研究理路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文本解读分析作品的结构特征、技巧;另一是梳理、归纳古代曲话、序跋中的结构理论。文本分析难避"主观"之嫌,表现为以"今"律"古"或过度阐释;术语、概念之综括略显生硬,难以凸显结构理论的具体表征。文本分析和理论考察能否结合呢?评点是古代戏曲批评的重要形式,评点者通过文本鉴赏表述自己的观念,评点批评客观上实现了文本内容和理论观念的融汇。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曲学家"对于戏剧结构艺术的技巧

  • 标签: 戏曲创作 关目 古代戏曲 古代戏剧 桃花扇传奇 过度阐释
  • 简介:<正>敦煌乐谱各曲中有诸多的"T"符号,[日]林谦三释此号为"停弹",他在《敦煌琵琶谱解读研究》一书中认为"正相当于休止符,有时也可作延长记号看"。在1955—1957年的译谱中,他对此号空缺不译,在1969年的译谱中以"’"号取代。叶栋和何昌林在译谱中将此号译作时值不固定的自由延长((?))。陈应时在《敦煌乐谱新解》一文中认为是"大住号","此号本身无音高,仅占一个字的时值。"而且认为"大住号只有增时而无休止符的意义"。因而他把"凡正常音高谱字带此号者,我均译作二分音符"。从上诸说可以看出,对

  • 标签: 八谱字拍 敦煌乐谱 六谱字拍 符号 均拍 休止符
  • 简介: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汪申申苏东坡有一首《琴诗》,诗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清代大学者纪昀(晓岚)对此诗颇不以为然。他说:“此随手写四句,本不是诗,搜辑者强收入集。”他还问:“千古诗集,有此体否?”纪晓岚...

  • 标签: 音乐作品 存在方式 欣赏者 音乐形象 音乐欣赏 信息量
  • 简介:歌唱感觉是声乐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奇特而有趣的问题,它既包含着歌唱者在歌唱状态下由肌体感官刺激引起的生理运动感觉,又包含了以歌唱心理活动为中心的歌唱心理感觉,更包含着歌唱者对歌唱艺术的整体认知及歌唱感觉综合属性的判别。本文将作为该项目的一个独立分课题,拟对与歌唱生理感知相联系的歌唱感觉及其体验作一尝试性的探索研究。

  • 标签: 歌唱感觉 感觉体验 内感 外感 联觉
  • 简介:音乐之“易”道”玄微王淳琰《吕氏春秋仲夏纪》曰:“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於度量,本於太乙。太乙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古人认为,“太乙”是音乐之本,音乐是由“阴阳”变化而来的。那么,什么是“阴阳”、“太乙”、“两仪”呢?...

  • 标签: “易” 阴阳五行 《周易》 周易占筮 阴阳变化 音乐
  • 简介:由汉语“诨”与“顐”通,后均作“诨”。《御定康熙字典》引《玉篇》:“顐,秃也。”又引《广韵》释为“弄言也,与诨同”,释例为《唐书·元结传》所云“谐臣顐官,怡愉天颜”。

  • 标签: 艺术品格 论略 《玉篇》 《广韵》 汉语 字典
  • 简介:一、声乐艺术的发展和现状世界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可溯源于远久的时代。而形成唱法、有理论著述和众多研究者,当自16世纪意大利“美声学派的创始者(G卡契尼、J贝里)小组”始。四百年来,世界声乐艺术经历了这样三个发展时期:1855年以前,是“凭感观的直观技术...

  • 标签: 声乐艺术 科学体系 声乐作品 交叉学科 声乐教育 声乐人才
  • 简介:越南歌诗是中国音乐文化传统与越南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至今在越南仍然流传着大量中国古代歌诗文献,以及以陶娘歌为代表的多种具有越南民族特色的越南歌诗。陶娘歌曲辞形式多样,以越南格律诗体——六八体为主,一般按谱填词,所填的多为中国古典诗词,其中又以唐诗为最多。进入陶娘歌中的唐诗可分三种情况:一是完整的唐诗原作;二是喃译唐诗;三是乐工、歌伎将唐诗加工、拼凑后再配入曲调演唱。越南歌诗的表演方式、艺术形式、俗文化特性、音乐文本的艺术化存在,以及作为汉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映,都将会给中国的歌诗研究提供新的参照和更为广阔的视野。

  • 标签: 歌诗 陶娘歌 唐诗 喃文 六八体
  • 简介:明末清初戏剧家孟称舜认为戏剧语言的根本任务在于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戏剧语言不同于诗词的语言,孟称舜既反对戏剧语言的酸腐和词藻的华丽,也反对戏剧用语的过于俚俗.他提倡本色语言,强调语言的"趣".孟称舜重视"宾白",他把宾白与曲文等同视之.古代曲家在论述戏剧风格时,往往是就作品的曲文而言的.孟称舜在的眉批中,对许多作品的整体风格作了品评.他的曲风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不能以风格高低;二是反对当时流行的"北主劲切,南主柔远"的看法.最后他还强调了独创性对作家形式风格的作用.

  • 标签: 孟称舜 戏剧语言 戏剧风格
  • 简介:<正>勋伯格的自由无调性音乐,前承晚期浪漫派半音风格,后启高度逻辑化序列主义,并与当今欧美盛行的自由十二音作曲法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论述勋伯格自由无调性和声最主要的三个方面。一、不协和音的解放:协和音与不协和旨的关系,是音乐风格的区别和音乐语言发

  • 标签: 自由无调性 勋伯格 十二音作曲法 无调性音乐 不协和音 序列主义
  • 简介:<正>本文主张从和声的“色彩”与“功能”的对立统一关系上来观察一切和声现象。“色彩”与“功能”是和声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在和声运动中,这两种属性总是共存一体而又相互制约的,强调一方,必然使另一方的作用削弱。它们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是和声内部矛盾的表现,决定

  • 标签: 德彪西 印象主义 对立统一关系 辩证关系 基本属性 内部矛盾
  • 简介:歌唱者演唱时候的心理可分为两种: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消极不良的心理状态两种,积极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能够有效地发挥出歌唱者本身的演唱出水平,而消极不良的歌唱心理状态则会严重的影响歌唱者演唱水平。

  • 标签: 声乐教学 歌唱 歌唱者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