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邬庆时,民国著名方志学家。在抗战军兴之际,修志不辍,著有方志专著《方志序例》,修有民国《番禺县续志》、民国《宝安县志》、民国《高要县志》等志书近十种。提出为保全民族文化的命脉计,志书"不惟不可不修,且不可不急修";创新修志的方法,尝试"三不四最"法;因应时代的要求,对方志的体例、内容及表现形式不断进行创新。

  • 标签: 邬庆时 民国 方志 思想
  • 简介:明代藏书之风甚盛,不少士人具有保存前代文献的意识,他们的藏书和抄书,为宋人别集的传播和清人对宋人别集的整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清初曹溶、朱彝尊、徐乾学、王士复等人的抄存宋集,当受其影响。清人整理宋集的最大的贡献,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宋人别集一百二十九种,并对其作了初步的整理,包括重编、校勘、注释和辑佚等。另外,在宋集宋注的整理与传播,尤其是在苏轼和王安石诗注的整理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 标签: 别集 宋人 整理 清代
  • 简介:新出杜伏威墓志是研究杜伏威生平及隋唐之际政治的重要资料。志文所载其生平事迹可辨补传世史籍,并揭示出其是被高祖赐死,而唐廷出于现实政治考量,对其死因和死亡时间进行了刻意掩盖。贞观初,太宗平反并诏葬杜伏威,从诏葬细节及墓志制作来看,这也是一定限度内的平反。杜伏威的遭遇折射出唐初唐廷对各支归降势力心存戒备,难以完全信任的心态。

  • 标签: 隋唐 杜伏威 墓志
  • 简介:梁元帝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儿子,是平定侯景之乱的中兴之主,但萧绎在江陵称帝后,仅仅只当了两年皇帝就身死国灭了。江陵之役是导致南梁终结的重要原因,萧绎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萧绎在与西魏军交战前的种种反常表现又恰恰是江陵失守的重要因素,这与萧绎的性格以及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战略思维有着重要联系。

  • 标签: 南梁 西魏 萧绎 江陵
  • 简介:1927年8月12日,因宁汉合流、北伐失利等事,蒋介石不得不下野,辞去北伐总司令一职。返乡后,蒋介石仍未停歇,不断接见党内人士,并赴日游历,拜访日本朝野要人,尤其与日本总理大臣田中义一的会谈,最为重要。透过《蒋介石日记》《事略稿本》《外务省记录》等资料的比对,可纠正过去对1927年蒋介石游历日本的误解,并理解蒋介石坚持北伐、回避满蒙问题的做法,实出于中日力量悬殊的现实。

  • 标签: 蒋介石 田中义一 《蒋介石日记》 中日关系
  • 简介:本文先叙“国学”在辛亥革命前后兴起、发展之始末梗概,略涉章太炎与孙中山在革命初期的交谊,以及二人在“国学”宣扬推展中相辅相成的历史作用。嗣引入主旨,评述中山先生思想中蕴含的“国学理念”。述凡三端:一曰,孙中山国学理念之民族文化根柢;二曰,孙中山国学理念之人文精神本质;三曰,孙中山国学理念之思想启迪意义。

  • 标签: 孙中山 国学 民族文化 人文精神
  • 简介:一张剪纸往往藏着一段优美的口传故事,一个动人的传说能够引发了无数张剪纸作品的产生,剪纸是口传文化的形象化,剪纸是口传文化的载体,二者是同根系、孪生姐妹、并蒂莲,是构成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有机体.

  • 标签: 民间剪纸 口传文化 满族文化
  • 简介:本文通过一系列典型事实,试图探讨法国历史的限度。法国的社会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济、政治与保卫国土的需要,同时社会的提供能力、民众的承受力、打击的范围和疆土的界线也都有一定的约束。本文根据法国有关新史著、私人档案,对法国人口、工业、城建、阶级矛盾、征兵、税收以及女权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法国历史 史著 拿破仑三世 政治自由 资产者 嫌疑犯法令
  • 简介:富察敦崇的《思恩太守年谱》是记述咸丰五年(1855)到宣统三年(1911)年间作者生平所见、所闻、所感的一部纪实类著作。笔者通过对《思恩太守年谱》中的主要碑文("以宁公墓志""重修卫藏双忠祠碑记""六世祖恪僖公哈锡屯追赠三代诰封石碣")进行考析,考证史实,对相关一手资料进行剖析、组织,得出富察家族在边疆防卫、为官为民及清廷前期政权巩固三方面的贡献,并升华其学术价值,以供同好者析疑。

  • 标签: 《思恩太守年谱》 碑文 以宁公 双忠祠
  • 简介:历史渊源的中国工笔花鸟画,从起初的存在但不受重视,到后来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亦或许是朝代的改变、帝王的喜好,它开始真正走上历史的舞台,接受人们的追捧。在宋代工笔小品画家们的笔下,一丝不苟的透视造型、精致的晕染设色、蕴含诗意的构图想象,都为后代的工笔花鸟小品画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 标签: 工笔花鸟 小品 构图
  • 简介:“枢密直学士”一职始设於五代後唐时期。从梁太祖朱温曾改枢密院为崇政院,设崇政使、副使,开平二年(908),置直学士二员。从唐同光时復崇政院为枢密院,改崇政院直学士为枢密直学士,置枢密直学士一人,

  • 标签: 学士 考论 宋代 枢密院
  • 简介:本文认为"花儿会"具有狂欢化色彩,本文将通过"花儿会"活动主要表现的原始性、群众性、反规范性等特征,对具有鲜明地方性特色的"花儿会"中的狂欢精神进行分析。

  • 标签: 花儿会 狂欢化 原始性 反规范性
  • 简介:孙中山先生的民族观是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与其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思想紧密相联的。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开放”“进步”,始终是孙中山先生思想体系中的主旋律,也是其民族观的基本特征。正是因为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才使得他由一个主张改良的维新志士,并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革命家,

  • 标签: 孙中山 民族观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开放”
  • 简介:作为中国近代新型的商业文化,天津盐商文化有着自身迥异的特色,即尚侈好奢的消费文化,附宦好仕的政治文化,崇教好文的士人文化及急公好义的道德文化。而在这些文化表象背后体现的则是盐商群体的集体行为模式与心理结构特征。

  • 标签: 近代天津 天津盐商 盐商文化
  • 简介:在明末清初的学术文化史上,张岱(1597-1680,~①一名维城,字宗子,号蝶庵、蝶庵居士、古剑陶庵老人等)是一位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地位的大师级人物。除了公认的作为'绝代散文家'的地位外,他更是一位造诣精深的史学家、思想家和艺术理论家。在他漫长的一生中,留下了《石匮书》(抄本52册)及其《后集》(两书均系纪传体明代通史,合284卷)、《四书遇》、《琅嬛文集》、《史阙》、《陶庵梦寻》、《陶庵梦忆》等一大批

  • 标签: 石匮书 陶庵梦忆 蝶庵居士 琅嬛文集 艺术理论家 艺术论
  • 简介:<正>清朝统治者作为一个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它很快地吸收了汉文化管理社会的一套机制,竭力革除了这套机制中存在的弊端,并把宋代即为统治者利用的家族宗族制度加以发扬光大,作为家族宗法制度的经济基础的义田就成为清政府致力提倡的对象。雍正帝积极阐扬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鼓励宗族“立家庙以荐蒸尝,设家塾以课子弟,置义庄以赡贫乏,修族谱以联疏远。”就是要用宗法的经济基础——义田财产作为联系族众的工具。乾隆皇帝南巡到苏州时曾亲自去范仲淹祠堂察看,赐其园曰“高义”,并亲书匾额,又赏赐范氏后裔以貂币。清政府又规定:“义田如逢歉收,一概停捐,义田应完钱粮,州县官垫捐”。封建士大夫也积极总结过去义田发展的经验。方苞认为:“范氏之家法,宗子正位于亩,则祖父行,俯首而听命,过衍辩讼,皆于家庙治之,故范氏之子孙越数

  • 标签: 义庄 经济基础 清代 家族 地主阶级 宗法制度
  • 简介:<正>史苏苑教授的《历史人物评价稿》一书,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史先生对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研究有素,造诣颇深。早在1957和1963年,他就先后出版过《中国历史人物简论》及其续集,评价过一批历史人物。他在自己评价历史人物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对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进行了新的探索。这本书就是他在历史人物评价方面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结晶。

  • 标签: 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评价 中国历史 河南人 史学界 问题研究
  • 简介:文书是国家组织、社会团体、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为处理各种事务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效用和格式的文字材料。中国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文书工作,西夏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利用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对西夏文书发文制度、收文制度、传递制度、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

  • 标签: 西夏 法典 文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