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交接在护理管理中的研究现状,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评判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拟从护理交接的现状、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交接流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情况、背景、评估、建议是交接关键信息的最佳实践工具。对于交接性能国际上较多采用NASR、PVNC-BR、HES及Handoff CEX等工具进行评估。对于交接结局多在患者安全、流程要素和组织管理等层面进行评价。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营造良性组织文化和以患者及家属为中心的理念未来可在临床推广,有效提高交接效率和效力。结论现有的交接模式的流程和要素较完备,沟通策略合理,但技术支持和先进理念上仍存在不足和缺陷。护理管理者未来在关注和变革护理交接时,应采用科学的干预方法和评价工具,持续提升交接质量。

  • 标签: 护理交接班 病人安全 沟通策略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背景-评估-建议(SBAR)交接模式在呼吸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8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盛泽分院呼吸内科治疗的呼吸重症患者106例。采用SBAR模式对该科室护理工作交接进行改进,比较2019年2月1~28日(改进前)、2019年8月4~31日(改进后)护理工作的护理工作质量(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交接质量及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结果改进前后,护理人员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项目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情观察、风险预防以及总分评价结果中,以上三项改进后得分明显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护理人员在中文版护士交接评估量表(NASR)评分中的各领域得分除促进患者参与外,其余领域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诊断结果、病情进展、异常化验结果、治疗方案、护理重点评分均明显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护理人员床边交接缺陷率为21.8%,交接内容知晓率为80.1%;改进后,护理人员床边交接缺陷率为8.03%,交接内容知晓率为95.9%,交接缺陷率显著下降,交接内容知晓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交接模式可提升护理人员对患者本身的了解程度,提高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

  • 标签: SBAR 交接班 呼吸重症患者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交接在护理管理中的研究现状,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评判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拟从护理交接的现状、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交接流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情况、背景、评估、建议是交接关键信息的最佳实践工具。对于交接性能国际上较多采用NASR、PVNC-BR、HES及Handoff CEX等工具进行评估。对于交接结局多在患者安全、流程要素和组织管理等层面进行评价。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营造良性组织文化和以患者及家属为中心的理念未来可在临床推广,有效提高交接效率和效力。结论现有的交接模式的流程和要素较完备,沟通策略合理,但技术支持和先进理念上仍存在不足和缺陷。护理管理者未来在关注和变革护理交接时,应采用科学的干预方法和评价工具,持续提升交接质量。

  • 标签: 护理交接班 病人安全 沟通策略 护理管理
  • 简介:林凡和林凯翼是蛇口边检站双警家庭,一个在勤务一队,一个在勤务二队,按照勤务安排二队是一队的接班队。为了兼顾好工作和家庭.还在哺乳期的林凡经常抱着一个牵着一个与下班的娃爸林凯翼交接

  • 标签: 交接班 夫妻 边检站 勤务 哺乳期 家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规范护理晨交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通过收集传统晨交班时段存在的不足,针对性采取护理对策,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部晨间交接记录》、《护理晨交接考核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规范护理晨交接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规范护理晨交接,能保证晨交班时段护理工作的连续、完整、及时、高效、优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 交接班 规范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环滚动、反向床边交接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夜班护士交班、医生补充,主任、护士长进行提问,床边交接时由下一班责任护士介绍病人的病情,上一班责任护士进行补充。结果产科实施新交班模式后,护士责任心增强,对病情掌握重点突出,简洁流畅,病人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结论新型晨间交班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素质,更有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晨间交接 产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交接在优质护理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在晨间交接中,采用全科医护广泛性交接和护理人员针对性交接,通过5分钟的口头交班、规范的晨间护理查房交班、夜班护士与管床护士床边一对一交班,比较采取措施前后患者、医生双方满意的效果、护理差错、缺陷的变化。结果实施联合交接后,住院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明显提升,无护理差错发生,无交接护理缺陷发生。结论通过联合交接的应用,在院级进行的住院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中每月满意度均在99.5%以上,使护理工作更规范化、安全化、系统化,达到了持续动态观察、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良好效果,达到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安全管理。

  • 标签: 联合交接班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规范的交接流程,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38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19例,对常规组护理人员的护理不作要求,对护理组的护理工作制订规范的交接流程、考核标准并落实到位,定期检查和讲评交接流程执行情况。结果护理组护理人员明确了正确实施交接制度的意义,培养了观察判断病情的能力,自觉深入病房发现问题,并防患于未然。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交班质量及护理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

  • 标签: 交接班流程管理 护理安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规范的交接流程,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方法:选取 2017年 5月 -2018年 5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 38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 19例,对常规组护理人员的护理不作要求,对护理组的护理工作制订规范的交接流程、考核标准并落实到位,定期检查和讲评交接流程执行情况。结果:护理组护理人员明确了正确实施交接制度的意义,培养了观察判断病情的能力,自觉深入病房发现问题,并防患于未然。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交班质量及护理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

  • 标签: 交接班流程管理 护理安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中实施SBAR交流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此次研究,例数为88例,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使用SBAR交流模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模式交接,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对照组为22.72%(P﹤0.05)。结论将SBAR交流模式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中,可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不良反应发生率 急诊重症监护室 SBAR交流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床旁护理交接记录单在ICU护理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床旁护理交接记录单并应用到ICU护理交接中,对比应用护理交接记录单前后护士对病情掌握率、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后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交接记录单的应用,使ICU有了统一规范的交接流程,保证了护理安全,增加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基础护理的质量,增加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ICU 床旁护理交接班记录单 病情掌握 基础护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海文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6
  • 机构: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苏州
  • 简介:摘要:对于患者而言,护理交接与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交接方式无论是从要素还是流程方面都是较完善的。虽然沟通的策略十分科学合理,但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作为管理者,应在改动护理交接的过程中,利用多种有效方案,例如使用交接工具以及将书面模板与当面交流相结合,确保双向沟通的反馈及时性。除此之外,护理的管理人员应重视临床护士对于交接的能力培养,并制定相对应的评价方案,确保提高交接质量。

  • 标签: 护理交接班 病人安全 沟通策略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SBAR交接模式应用于产科病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5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本组护理工作中采用ISBAR交接模式。另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5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该组采用常规交接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率以及护理期间的护理差错率、产妇投诉率、交接用时、产妇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开展ISBAR交接模式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0%,显著高于未开展ISBAR的对照组的80.4%,p

  • 标签: ISBAR 交接班 产科 护理
  • 简介:摘要:交接体制是我国各大医院的护理管理体制的一项核心内容,其除了能够确保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避免发生差错,同时还需要避免出现各种医疗纠纷事故,怎样进一步规范交接体制,完善其内容,提高护理质量是确保安全工作的基础,以下就护理交接在护理管理中的研究进展加以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常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机体内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并且患儿的病情通常发病急促,病情变化相对较快,与此同时患儿自身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很难真正表达清楚自身的需求与不适的状况,这些因素都将会致使交接时关于患儿的信息量变得相对较大,而护理人员必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关于患儿的详细资料进行整合,并将准确有效的信息,详细地传达给医师,以确保患儿的健康安全,因此需要更有效的交接模式。SBAR交接模式便是一种标准化的病情交流模式,主要内容包括S(Situation现状)、B(Background背景)、A(Assessment评估)、R(Recommendation建议),这种模式能够使护理人员更加详细快速地掌握患儿的信息,同时有效促进了医护沟通,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与信息的完整度,从而进一步确保患儿的安全。

  • 标签: SBAR交接班模式 儿科 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通常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机体内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并且患儿的病情通常发病急促,病情变化相对较快,与此同时患儿自身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很难真正表达清楚自身的需求与不适的状况,这些因素都将会致使交接时关于患儿的信息量变得相对较大,而护理人员必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关于患儿的详细资料进行整合,并将准确有效的信息,详细地传达给医师,以确保患儿的健康安全,因此需要更有效的交接模式。SBAR交接模式便是一种标准化的病情交流模式,主要内容包括S(Situation现状)、B(Background背景)、A(Assessment评估)、R(Recommendation建议),这种模式能够使护理人员更加详细快速地掌握患儿的信息,同时有效促进了医护沟通,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与信息的完整度,从而进一步确保患儿的安全。

  • 标签: SBAR交接班模式 儿科 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适合急诊ICU量化评估式交接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 接班护士使用量化评估式交接模式,识别潜在危重症和护理风险。对比实施评估式交接模式前后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符合率,抢救物品准备完备率,护理措施主动落实率及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 实施护理量化评估式交接后,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符合率为98.30%(对照组93.96%,P<0.05),抢救物品准备完备率为98.86%(对照组95.05%,P<0.05),护理措施主动落实率99.43%(对照组95.60%,P<0.05),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8.43%(对照组96.15%,P<0.05)。结论 采用评估式交接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ICU的交班质量、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监护病房 护理量化评估式交接班 常规交接班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