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史载文王贤臣,以太公望(也叫吕尚、师尚父)、虢叔、闳夭、泰颠(亦作太颠)、散宜生、南宫括(亦作南宫适)最有名。太公望出於吕(姜姓),虢叔出於虢(姬姓),散宜生出於散(姬姓),南宫括出於虞(姬姓),皆昭然可考者。唯闳夭、泰颠究属何族何姓,始终是个谜,今试考之。

  • 标签: 书记 姬姓
  • 简介:《宋史》卷二六四《宋琪传》称太平兴国“九年九月,上幸景龙门外观水皑,因谓侍臣曰:‘此水出於山源,清泠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余润之所及乎?’琪等对曰:‘实由地脉潜通而然,亦犹人之善恶以染习而成也。

  • 标签: 《宋史·宋琪传》 正误 《宋史》 《宋琪传》
  • 简介:<正>一佛教《楞伽经》及其他纳兰性德因“佛说楞伽好,年来自署名”(梁佩兰《挽诗》)而自号“楞伽山人”可以见出他受佛教濡染之深。纳兰对于佛教尤其是《楞伽经》几乎没有什么专门沦述,但他的诗词中诸如“禅心投钵龙,梵响下檐鸽。遥夜一灯深,石炉烧艾蒳”《宿龙泉山寺》)一类很有些禅味的作品倒是不少,如: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

  • 标签: 纳兰性德 佛教 札记 挽诗 禅味 梵呗
  • 简介:清阮元校刻《左传注疏》哀公八年载: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日:“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日:“非礼也。君子违,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

  • 标签: 注疏 左传 校勘 刻本
  • 简介:北宋徐铉撰《稽神录》卷4记载:“丁卯岁,庐州刺史刘威移镇江西,既去任而郡中大火。虞候申巡火甚急,而往往有持火夜行,捕之不获,或射之殪,就视之,乃棺材板腐木败帚之类。郡人愈恐。数月,除张宗为庐州刺史,火灾乃止。”①而《太平广记》卷373刘威条所引《稽神录》此条材料,只在个别字词上略有差异,如《稽神录》中“虞候申”,在《太平广记》里变成了“庐候吏”。此外,在《稽神录》“持火夜行”四字之后,《太平广记》的记载多出一“者”字。但二者所记庐州刺史,均为张宗。

  • 标签: 《稽神录》 《太平广记》 纠误 州刺史 “者”字 记载
  • 简介:亭林书札,向无专辑定本。兹迳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新版《顾亭林诗文集》所收,并晚近发现之已刊布者,共得一百八十八首。其中少数属有意传世而出之以铿锵典雅之词者外,余多率尔为之,文字初不经意。然片言只语,反足窥见性情。其或款通情愫,或叙记事实,辄能见其浪游之迹履、人事之好恶、交游之向背,与乎友朋间学术之切磋。今统以收函人为纲,以札系人,复以收函人与亭林之关系,粗分四类,各自成篇:曰“亲属门生”,曰“遣民俦侣”,曰“时贤硕彦”,曰“地方官绅”,所涉人物凡五十

  • 标签: 顾亭林 书札 中国 文学研究 明朝
  • 简介:本文针对通行教材注一及有关论文在古籍襄释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稳妥的看法。涉及古汉语词汇和语法两方面。

  • 标签: 古籍训释 古汉语 词汇 语法 "恶乎待" 考辨
  • 简介: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重器,其铭文长达将近五百字,不但字数居全部西周青铜器铭文之冠,而且内容也很重要。自从清代道光末年出土以来,毛公鼎铭文历经诸多前贤和当代学者的考释,已能基本通读,但仍留下一些疑难字句,有待继续探究。本文仅对其中的一个疑难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略作讨论。

  • 标签: 青铜器铭文 毛公鼎 补释 西周晚期 疑难字 字数
  • 简介:二战期间,《大公报》社记者吕德润曾从缅北战场发出一篇篇文辞优美的战地通讯,表现中美两国军队并肩作战的实况,在大后方拥有许多读者。时过境迁,这些战地通讯的史料价值和广泛影响还往往被人们提起。吕先生有感于此,联想起一些当时不能说,也不宜说的“内幕新闻”,作为原战地通讯的补充,也有发表的必要,相信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当年发表的《中美训练军区巡礼》及由此引起的回忆便是其中之一。

  • 标签: 战地新闻 新闻后事
  • 简介:回族研究再认识的几浅议冯增烈回族在其历史上是一个饱经颠沛困顿、饱受风狂雨骤的民族。然而它却又象一棵不被人觉的劲松,从巨岩的夹缝中挤出自己的生命,迎来了当今的生机。对于回族历史的研究,由于文献史料的贫乏或详略不均,所以史家们就某些问题便各抒所见,给读...

  • 标签: 回族伊斯兰教 回族研究 回族与伊斯兰教 回族文化 民族 穆斯林群体
  • 简介:《韩非子·内储说下》中,有人名“干象”。“象”,可能原本是一个楚简中常见的、读为“宛”的字,由于该字与“象”字形近,因而在传抄时讹变成了“象”;《史记·甘茂传》写作“范娟”,可能是因为“局”与此字形音均近;而在其他古书中写作“螺”、“环”和“蟓”,纯粹属于音近相通。

  • 标签: 韩非子 人名 干象
  • 简介:近读《中国·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址》一书①,就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盛不衰的世界贸易大港,从文献和实物作了详尽考述,认为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起源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兴盛于唐,扩充于宋元,延伸于明清,在唐中后期成为世界性海洋贸易圈的中心之一。读后信然。现补充几尚不为注意的材料,以求教于方家识者。

  • 标签: 广州市 对外贸易 海上交通史 瓷器 南越王官苑遗址 银盒
  • 简介: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湍群""敚(纟穆)"两词学界有多种释义,但没有适当的文献例证,笔者结合传世文献,指出"湍群"即"抟囷",其含义是以捆扎卷束的方式藏物。"敚(纟穆)"即"悦穆",其含义为"和"。传抄者因为音声相近以及对文意把握不准把"悦穆"讹写作"寂寥"。

  • 标签: 郭店楚简 老子 湍群 抟囷 敚(纟穆) 悦穆
  • 简介: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孙中山先生的传说故事,今值中山先生140周年诞辰之际,笔者整编数,以此表示我们的缅怀与追思。

  • 标签: 传说故事 品格 孙文 孙中山 先生
  • 简介:一书,古奥艰深,是先秦古籍中较难解读之书.除了文辞,语法之繁难外,其句读存疑之处,亦有未能通读者.本文仅就其中二例歧异句读,提出拙见,以就正于方家.

  • 标签: 《荀子·修身篇》 标点符号 校勘 先秦古籍
  • 简介:赛福鼎·艾孜是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亲自发现和培养的新疆第一批少数民族党员干部。他担任多年的自治区主要领导,团结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开创了新疆工作崭新的局面。他曾于1964年到柯枰县考察工作,帮助柯枰人民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给柯枰人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记忆,柯枰人民至今怀念他。

  • 标签: 赛福鼎·艾则孜 柯坪 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