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选择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考释,以便于文书的阅读和研究,同时为大型辞书的编纂、修订提供参考.

  • 标签: 吐鲁番出土文书 词语 释义
  • 简介:1997年7月,郫县安德镇红砖村村委会在对一土台取土修路时发现部分文物。郫县文管所闻讯赶到现场,经过抢救性清理,出土了部分东汉时期文物,含俑、钱币、陶狗、残摇钱树座等。后经成都市文物考古队党国松老师修复,这批文物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两东汉摇钱树座,以其精美的造型艺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笔者有幸参与了这一清理工作,现试对其形态特征及文化内涵作一简要说明和初步分析。

  • 标签: 东汉时期 摇钱树 郫县 出土 文物考古 考析
  • 简介:<正>最近,郑州面粉厂在施工中,出土了一件完整的三彩狮子瓷枕。瓷枕为一卷曲伏卧的雄狮。前肢并拢向前作俯首状,双目圆瞪,凝视前方。后肢内曲,尾毛开散收贴一侧。狮子通体施黄褐色釉,眉、腿点缀绿釉。造型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狮背上有如意形枕面,两端微微翘起。枕面中都绘一牡丹花枝,盛开的牡丹花施乳白色,周围绿叶相配,显得鲜艳美丽。瓷枕通高10.5厘米;下部长23、宽15厘

  • 标签: 瓷枕 狮子 郑州 牡丹花 内曲 绿釉
  • 简介:本文在对殷墟出土磬的搜集、统计和分析基础上,结合殷墟出土的其它乐器和晚商前后时期磬的发展情况,对其文化分期、所属墓葬或墓葬群、类型划分、测音情况及音乐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殷墟出土磬的制作工艺和殷墟的文化分期不成正比,编磬最晚在殷墟二期已经出现,对殷墟出土磬的更深入的文化分期研究尚不具备条件;殷墟磬是属于贵族阶层使用的礼乐器;殷墟磬可以分成三种类型:殷墟出土磬的测音情况说明殷人较多使用大小三度音程,具备固定音高的观念,十二律基本齐备,殷墟磬在当时可能具有节奏性乐器与旋律性乐器两种功用。

  • 标签: 殷墟 文化分期 墓葬规格 类型 测音
  • 简介:山东省莱州市总工会在院内搞基建时,距地表约一米左右深处发现大量窖藏铜钱。(当时钱已被工人挖出,部分铜钱被工人和围观群众拿走,余者被博物馆收回。)钱多锈结呈绿色与靛青兰色,共计重量二百五十余公斤。从八四年出土经过认真清理于去年年底基本整理完毕。清理中有不少钱已锈残,钱文无法辨认。字迹较为清晰的有五万一千七百五十四枚,简述如下:秦汉半两六枚;西汉五铢六十九枚;新莽货泉十一枚、大泉五十二枚;唐、五代开元通宝楷、隶书体四千零六十五枚,篆书体十七枚;唐乾元重宝二百零二枚;五代时期通正元宝一枚;光天元宝二枚;乾德元宝一枚;咸康元宝一枚;唐国通宝五十二枚;周元通宝十一枚;北宋宋元通宝一百五十四枚;太平通宝二百三十三枚;淳化元宝五百一十七枚;至道元宝楷书三百四十七枚,行书六百九十八枚;咸平元宝一千一百零二枚;景德元宝一千一百八十二枚;祥符元宝一千六百三十九枚;祥符通宝八百一十四枚;天禧通宝一千三百一十一枚;天圣元宝楷书一千五百三十四枚,篆书一千一百四十六枚,辽重熙通宝一枚;北宋明道元宝楷书一百四十八枚、篆书一百五十三枚;景祐元宝楷书四百九十六枚,篆书三百二十三枚;皇宋通宝楷书二千九百四十一枚,篆书二千三百零七枚;庆历重宝二十二枚;至和元宝楷书三百三十六枚,篆

  • 标签: 乾元重宝 大泉五十 西汉五铢 开元通宝 周元通宝 宋元通宝
  • 简介:丽水松阳日前出土了距今已有1亿多年的古树化石,随之出土的还有一些唐宋时期的陶瓷器和古墓葬遗物,出土地点在该县赤寿乡。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元甫和文物专家王海明等鉴定,这些古树化石是一种已经灭绝的裸子植物,它们生存繁盛于地质年代的侏罗纪,与恐

  • 标签: 松阳县 出土文物 恐龙时代 古树化石
  • 简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发掘的虢国贵族墓地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通过对其中几件堪称佳作的玉鹿作品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当时制作玉器的精湛技艺。对两周史、玉器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虢国墓地 出土玉鹿 比较 研究
  • 简介:<正>最近几年,南充地区的仪陇、蓬安等县相继出土了宋代铁钱,引起了我区泉友的浓厚兴趣。前年10月,武胜县文管所从县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回收了一批宋代铁钱,总重约6公斤,700余枚。这些铁钱,周身粘满黄泥,估计是出土之物。遗憾的是卖方未留下姓名,地址,故无法追踪调查。铁钱由于长时期埋于地下,大部分已经锈腐,粘连,给清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经多次侵泡、洗刷、除锈,目前仅清理出钱文可辨者70余枚,它们分别是:

  • 标签: 铁钱 真书 元宝 武胜县 四川 年号钱
  • 简介:该志为青石质,宽六十六厘米,高五十九厘米,楷书,有界格。志文共二十四行,满行二十三字。二○○九年底出土于洛阳西北廿里之邙山。志主王茂,字龙兴,京兆霸陵(今陕西西安东北)人,出身北朝世胄之门。曾祖儒,荧阳太守;祖彪,黑城镇将;父曦,镇南府长史。志主身历北魏中下层官吏,晋迁至赵兴太守,豳、荆二州刺史。志主永安二年(五二九)七月廿二日去世,卒年五十四岁,天平四年(五三七)正月廿五日入窆。

  • 标签: 北魏 出土 墓志 州刺史 志文 北朝
  • 简介:2013年,尉氏县公安局收缴一批铜钱,为唐代安史之乱史思明据汴州时所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这批钱币的发现对研究唐代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及尉氏地方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 标签: 尉氏 得壹元宝 顺天元宝 史思明 汴州
  • 简介:中国家具历史悠久、工艺清湛,至明代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明式”。当人们将探索家具史的触角再向前延伸到楚墓中出土的几千年前的精美漆几时,会惊奇地发现:这些沉睡墓底的楚文化艺术珍品,依然能激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层层波澜,本文仅就漆几的产生和用途、楚墓漆几所具有的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反映的社会意识、对后世家具的影响等等,做一探讨性的阐述。

  • 标签: 漆几 楚墓 明式 民族风格 向前延伸 造型特点
  • 简介:仁寿出土宋代八卦铜镜王德友1986年8月14日,仁寿县文官区文官乡高桥村三组农民张志洪挖树桩时。发现树桩下离地表约80厘米深的土层中有一面铜镜,他取出铜镜擦干净之后,保存在家中衣柜里近一年时间。1987年4月,县文化局、县文物管理所在文官区政府进行文...

  • 标签: 仁寿县 八卦 文物考古 铸造工艺 法律保护 文物保护
  • 简介:邢台出土西汉早期铜纽钟1996年6月19日,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在邢台市桥西区配合基建工程进行的文物勘探发掘中,清理出土三枚西汉早期铜纽钟。铜纽钟出土于距地表5米深、方向北偏东10度的砖室墓内,墓室结构为双砖平摆顺砌,青砖呈“人”字形平铺地面。三枚铜纽钟...

  • 标签: 西汉早期 邢台市 圆形环 彩绘陶壶 同心圆纹 文物
  • 简介:参观过都江堰的人都知道,岷江中心那一道鱼嘴堤,将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引水到成都平原灌溉一个重点;而外江则主要起用水时,外江仍然流走了很上半叶仍延续古代的传统,水多进些到内江里去。,完全是开敞着的。东边的百万亩农田,是引水工程的排泄洪水的作用;春耕集中多的水,非常可惜。20世纪用杩槎部分地拦断外江,让水多进些到内江里去。

  • 标签: 都江堰 出土 石像 东汉 引水工程 成都平原
  • 简介:今年6月14日,蒲江县城东8公里之天华镇公议村8组发现唐碑1通。该碑原在天齐院(王家祠),“文革”中被抬去砌扬波堰堰口。埋于地下2米深处,最近,洪水冲垮堰口。公议村文物保护管理组杨光中、罗家均、周文辉等人发现,使此碑重见天日。此碑长1.94米、宽84.5厘米,厚16.5厘米,为灌县青石刻成。重达千斤,请8位青年农民才抬回公议村。

  • 标签: 蒲江县 天齐院 公议村 中国
  • 简介:洛阳作为西周王朝的东都,出土大量西周青铜器,大口尊数量虽不足20件,但颇具成周特色。本文就洛阳出土的西周青铜大口尊作较系统的梳理,认为该地区青铜大口尊是以商式无肩、无扉棱觚形大口尊为主体的。不仅如此,该地发现多件铅制仿商铜觚形大口尊及仿商青瓷大口尊,反映的是洛阳作为关中地区和中原郑州、安阳地区的连接区域,虽为西周王朝的东都,但文化面貌明显更接近商文化。尤其是武王灭商后迁殷遗民于成周,更进一步形成在周人统治下的殷周文化特色,这是该地区西周时期文化面貌区别于其他地区所独有的文化特质。这些大口尊一些是殷遗民铸造的青铜器,一些可能来自其他方国,一些则是典型的周人青铜器,面貌异常复杂多变。

  • 标签: 西周 大口尊 区域特征 殷遗民 文化特质
  • 简介:觚是夏、商两代的重要礼器,对中国早期文明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卞家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漆器,是长江下游地区史前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中数量最多的漆觚,尤其引起关注。本文作者曾根据夏代的重要礼器——封项盎、爵、觚的传播路线,提出了夏文化可能起源于良渚文化的看法。良渚文化漆觚的出土,对照二里头文化的漆觚数据,再一次肯定了良渚文化与夏文化之间的嫡系血缘关系。

  • 标签: 良渚文化 王湾三期文化 二里头文化 夏文化 卞家山遗址
  • 简介:近时美国李兆良博士收藏一块“宣德金牌”并公布于众。该“金牌”由黄铜铸成,直径7厘米,设计很简单。中间一个小方框凸铸有“大明宣德委赐”六字。李博士认为古文“锡”与“赐”相通,而“委”应是宣德皇帝委派一个人宣谕的,明代宣德年间能出使海外颁赐“金牌”的事件只有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李博士认为“金牌”出土地点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小镇,当地华人十分稀少,且金牌埋入深四英寸的土层里,

  • 标签: 美国东海岸 金牌 出土 北卡罗莱纳州 宣德年间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