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临床30例急性重症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重型肝炎患者经抢救成功22例,死亡8例。结论临床护理中认真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通过及时、周到、合理的护理,对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

  • 标签: 重型肝炎 护理
  • 简介: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从传世品以及各地大量出土的嘉庆钱中,可以发现,其大小、轻重不一,形制多样,版式复杂,其中除大样者厚重外,小平钱中未见特殊品。据高汉铭先生《简明古钱辞典》介绍,嘉庆小平钱一般径22.0-26.0mm,重2.0-4.0g。

  • 标签: 嘉庆通宝 小平钱 重型 嘉庆年间 出土 形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我院对重型狼疮的治疗效果,并就此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治疗对策。方法 从我院 2012 年 1月 ~2017 年 6月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筛选出重型狼疮 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完全缓解: 10例 ( 19.6%) ; 显著缓解: 31例 (60.8%) ; 部分缓解: 5例 (9.8%) ;总有 效率为 90.2%。结论 在现阶段,为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应灵活、巧妙地将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中药等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重型狼疮 中西医结合 治疗对策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展开分析讨论。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30日—2012年12月30日所收治200例重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0例患者出现了脑梗死的情况,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余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脱水药、活血药、低血压休克、感染、颅底骨折、脑疝、GCS评分、是否存在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对比,并利用Logistic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脱水药使用过量、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休克、感染、颅底骨折、脑疝、GCS评分、年龄等因素,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重型重型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有脱水药使用过量、低血压休克、感染、合并糖尿病、脑疝、GCS评分、年龄等,而使用活血药物则可以对患者给予一定的保护,通过上述引起重型重型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为重型重型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特重型 重型 颅脑损伤 外伤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征,评估合并心肌损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3日至24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54例重型/危重型COVID-19确诊病例,年龄68.0(59.8,74.3)岁,男34例(63.0%),分析其临床特征。并根据是否合并心肌损伤(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正常上限3倍以上,并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慢性肾功能衰竭)将患者分为合并心肌损伤组和未合并心肌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中合并高血压24例(44.4%),糖尿病13例(24.1%),冠心病8例(14.8%),既往脑梗死3例(5.6%)。住院期间合并心肌损伤24例(44.4%),院内死亡26例(48.1%)。按有无心肌损伤将患者分为合并心肌损伤组(24例)和未合并心肌损伤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心肌损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合并心肌损伤组[75.0%(18/24)比26.7%(8/30),P=0.001]。同时心肌损伤组的C反应蛋白[153.6(80.3, 240.7)ng/L比49.8(15.9, 101.9)ng/L]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852.0(400.0, 2 315.3)ng/L比197.0(115.3, 631.0)ng/L]水平也明显高于未合并心肌损伤组(P均<0.01)。结论重型/危重型COVID-19多为老年患者,合并症多,发生心肌损伤的比例高。合并心肌损伤的患者具有更高的院内死亡率。因此,应加强住院期间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功能的监测,重视合并心肌损伤的治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肌损伤 肌钙蛋白
  • 简介:摘要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的呼吸支持,儿童与成人既有相似,又有许多不同点。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儿科学组,组织国内儿童重症专家结合成人呼吸支持方案,分析了儿童和成人策略的异同,提出针对儿童病理生理特点的有效的呼吸支持策略。其目的是让全国同道在临床实践有限的情况下,有一个相对适于儿童呼吸支持的治疗流程,从而降低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死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重型 危重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和危重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市属医院援鄂医疗队2020年1月29日至2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收治的58例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案及转归情况。结果58例患者中,重型36例(62.1%),危重型22例(37.9%),男性28例(48.3%),女性30例(51.7%),年龄(62.12±12.95)岁。既往有基础疾病者28例(48.2%),其中高血压21例(36.2%),糖尿病11例(19.0%),冠心病6例(10.3%),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3.4%),恶性肿瘤1例(1.7%)。发热54例(93.1%),咳嗽/咳痰46例(79.3%),胸闷/呼吸困难48例(82.8%),乏力/肌肉酸痛32例(55.2%),咽痛15例(25.9%),腹泻6例(10.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低7例(12.1%),白细胞升高6例(10.3%),淋巴细胞比例减低35例(60.3%),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27例(46.6%),血红蛋白下降24例(41.4%),CRP升高38例(65.5%),ALT升高32例(55.2%),AST升高25例(43.1%),LDH升高39例(67.2%),白蛋白减低43例(74.1%),PCT升高36例(62.1%),D-二聚体升高45例(77.5%)。CT影像学主要特点为双肺弥漫性病变,双肺多发斑片影及磨玻璃影伴支气管充气征,以肺外带明显,多数患者存在双肺大面积实变影伴小叶间隔增厚。所有患者中,鼻导管吸氧9例(15.5%),面罩吸氧33例(56.9%),高流量鼻导管氧疗8例(13.3%),有创机械通气8例(13.3%);口服或静脉应用广谱抗菌药物29例(50%),临时或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14例(24.1%)。转归:痊愈出院21例(36.2%),病情平稳未达出院标准27例(46.6%),病情加重转ICU 3例(5.2%),死亡7例(12.1%)。[不简约]结论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在老年人和存在基础病者发生风险更高,临床症状及肺部CT影像学表现较重,多数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容易发生混合感染,肝功能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合并症,病死率高。对此类患者应尽早开展综合性治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疾病严重程度
  • 简介:最能凸现一个民旅传统与智慧的.莫过于文化了。人类以其聪明才智发明了汽车这一怪物并使它触及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作为载体.“汽车文化”便应运而生了。按人类学家克鲁柯亨的观点:“文化是历史所创造的.通常以某种产品为载体并与之结合.形成了特定的产品文化。”自汽车诞生100多年以来,随着汽车的飞速发展,内涵丰富、别具特色的各国汽车文化尽情演绎,将世界装点得绚丽多彩。

  • 标签: 汽车文化 大国 产品文化 人类学家 社会生活 载体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为了降低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死率,组织全国一线相关领域专家对武汉等重灾区重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制定相应专家共识,于2020年2月22日发布了第一版,2020年3月4日为修订版。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构建重型/危重型预警模型,为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的预判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18日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和流行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及血液学指标等。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普通型(纳入普通组)和重型/危重型(纳入重症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汇总建立预警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警模型在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预判中的意义。结果共收治155例新冠肺炎患者,普通型125例,重型/危重型30例。①与普通组比较,重症组患者年龄高,合并基础疾病比例高,体重指数(BMI)大,呼吸过速的比例高,并伴有持续高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5的比例高,白细胞计数(WBC)、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计数(LYM)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 6(IL-6)、C -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水平及CT示肺部多叶病变比例增高;而两组间性别、是否为武汉返乡人员、吸烟史、休克指数(SI)、CD4+/CD8+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优势比(OR)=1.620,P=0.031〕、合并基础疾病(OR=1.521,P=0.044)、持续高热(OR=2.469,P=0.014)、WBC<2.0×109/L和(或)LYM<0.4×109/L(OR=3.079,P=0.006)、肺部多叶病变(OR=1.367,P=0.047)、IL-6≥30 ng/L(OR=2.426,P=0.010)是发生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的危险因素。③采取四舍五入法对各项危险因素对应的OR值进行记分,以年龄≥60岁记2分、合并基础疾病记2分、持续高热记2分、WBC<2.0×109/L和(或)LYM<0.4×109/L记3分、肺部多叶病变记1分、IL-6≥30 ng/L记2分,合计为预警模型评分,重症组预警模型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组(分:9.33±2.79比5.04±2.38,t=9.010,P=0.001)。④ ROC曲线分析显示,预警模型对早期筛检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95%可信区间(95%CI)为0.903~0.985;最佳临界值为6.5分时,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72.0%。结论重型/危重型与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之间存在诸多差异,通过建立预警模型,可以帮助早期筛选重型/危重型患者,对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险因素 预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