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科学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尽管两者具有不同的哲学基础、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但它们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理论价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相结合,既要发现和揭示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能够提出解决当下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具体政策;要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经济理论的展开以逻辑关系为主线,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程,建立一个既符合理论逻辑又对照历史进程的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大厦;要在批判西方经济学方法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借鉴其实证分析、数理分析和证伪分析等研究方法。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方法论
  • 简介:后福特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关于后福特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张世鹏在90年代初开始的西欧学术界特别是左翼知识分子关于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命运、前途的热烈讨论中,关于后福特主义的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它所关注的是70年代后半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推动下,...

  • 标签: 后福特主义 资本主义 福特制 熟练技术 积累制度 劳动生产率
  • 简介:在本文中,詹姆逊系统地回答了各类批评意见,进一步简明扼要地对一系列后现代主义理论的重要概念。例如历史分期法、总体性、生产方式、文化、认知绘图等,作了分析和厘清,也进一步说明了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可以说,这是詹姆逊给自己所列的最近的一份理论纲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生产方式 总体性 认知绘图 文化
  • 简介:布尔什维主义的起源不应从马克思主义当中去寻找,即使没有马克思主义俄国也会产生和出现布尔什维主义运动,只不过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和旗帜来进行。布尔什维主义并不是非民主国家的原因,而是非民主国家的结果,其产生根源于俄国社会发展的落后实际,是俄国社会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形势使然。作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形态之一,苏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和无根据的,但它与马克思的思想观点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布尔什维主义 民主 专政 现代化
  • 简介: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包含哲学智慧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在社会发展道路、社会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动力等方面。具体而言,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顶层设计,是邓小平在政治勇气与理论勇气相结合、历史眼光与世界眼光相统一、以实际为出发点的真理性与以人民利益为追求的价值性相一致的基础上,率先对时代主题作出新的判断,对中国具体国情作出了清醒的认识。从社会发展战略上看,'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如何发展的顶层设计,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过程性与阶段性以及社会发展的重点与两点的有机统一。从发展动力上看,改革是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顶层设计,它体现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自发动力和解决基本矛盾的自觉动力'的有机统一,改革动力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人的动力与物的动力'的有机统一。

  • 标签: 总设计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顶层设计 哲学智慧 发展战略
  • 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上不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上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并不是个别现象。针对研究生'不研马'现状,以及不知不信、知而不信、信而不坚的'信马'偏误,高校必须重视并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研马'和'信马'问题。应该通过增强学科意识、培育科学思维、提高学科素养、内化学科规范实现'在马研马'。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信仰情感意志、排除西方社会思潮干扰、导师外部推进等途径实现'在马信马'。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学科定位 学科信仰 研究生
  • 简介: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可以清醒看到中国经济保持着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这根本的就在于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建立起了推动科学发展的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制度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7.23”讲话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标签: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兼容性
  • 简介:尼克·奈特立足于西方毛泽东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批判了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经验主义方法。通过对读者作用的强调,他否认了作为中立领域的文本的存在,并突出了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因素对于解释的影响。尽管没有提出一种建设性的方法模式,但他的批判已经在提升研究的理论性和现实感两方面显示出了自身的理论意义。因此,对于这一思想资源的借鉴将会有助于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尼克·奈特 经验主义 方法论
  • 简介: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具有成为国际话语和拥有国际话语权的内在规定性。但是,自苏联解体后,在“两制共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存在着被削弱的情况,提升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是一个严肃而急迫的任务。“两制共存”背景下存在着提升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的价值诉求,无论是解决资本主义全球性问题,还是回应对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挑战,都需要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国际 共存 内在规定性 苏联解体后 全球性问题
  • 简介:当代帝国主义中,国家作为权力和国家内的资本有不同的运行逻辑,前者以一定领土为基础,资本则奉行无限积累和地理扩张。国家和资本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它们相互支持可以形成霸权。资本虽然追求无限积累,但必有空间或者地理的限度。这就是危机的原因。

  • 标签: 新帝国主义 空间 剥夺性积累
  • 简介:“中国模式”提出比较早,但以往不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笔者是不主张“中国模式”这一提法的,而主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一提法。原因有三:第一,世界上曾经有过一些模式,没有一个是成功的;第二,国外学者提“中国模式”实质是对中国发展的认识和评价,对这种认识和评价我们可以关注和参考,但不必追风;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叉发展道路是我国的根本道路,这个道路仍处于探索过程中,远没有成熟为一种模式,所以,不必冠以“中国模式”。

  • 标签: 模式 中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 简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方法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探索指明了方向。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基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应用;马克思主要将实践认识用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从马克思到列宁、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早期探索,再到毛泽东、邓小平所进行的让中国"站起来""富起来"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直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实践认识的方法构成、应用和创造性发展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唯物史观始终是方法的基础,唯物辩证法是具体运用的基本方法,实践认识则是贯穿其中的根本方法。三大方法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大厦的三把钥匙。

  • 标签: 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方法论 唯物史观 唯物辩证法 实践认识论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有各自不同的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必须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各自主要的研究方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方法论 哲学基础
  • 简介:毛泽东哲学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活动一般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系列观点的学说,是毛泽东思想的重组成部分和世界观基础。毛泽东哲学思想反映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继承和发展。一方面,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方式,辩证唯物主义是他哲学思想的总貌;另一方面,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解方式内向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一次返回、接近,实践唯物主义是毛泽东哲学的重维度。毛泽东哲学是介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之间的哲学理论,将毛泽东哲学看作单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或单一的实践唯物主义是不符合实际的。

  • 标签: 毛泽东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 简介:党的十七大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最新成果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热点问题。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学术著作的问世,为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的理论贡献、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广阔的认识途径,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最近出版的,由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阎树群教授撰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30万字),就是其中一部研究视角新颖、学术见解独到、理论功底扎实的厚重力作。初读此书,感到有这样几个鲜明特色: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完善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十七大 陕西师范大学
  • 简介:历史唯物主义对西方政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西方政治学的主流学派历史制度主义就暗合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很多要素。本文从方法属性、结构性关系、历史观、个人作用、制度变迁动力以及方式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研究范式上具有可比性并具有命题的可转换性。本研究既阐释了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渊源,也明确了历史唯物主义在西方社会科学中的生命力。

  • 标签: 研究范式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制度主义
  • 简介:马克思对女性问题的探讨是从哲学抽象原则出发的。他在思维方式上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原则,打破了思维与存在的二元对立关系,把哲学研究的对象转移到了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正是这样,马克思才可能消除理性和感性的二元对立,提升了感性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为确立女性问题在哲学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马克思还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产生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的生产从属于资本主义生产,从而论证了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哲学基础。

  • 标签: 实践唯物主义原则 女性主义 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女性问题
  • 简介:一、系统地考察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意义分析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于共同富裕问题十分重视,他提出和创建了科学的共同富裕理论,并且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今天,我们之所以强调应当系统地探析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及其实践,这是因为:

  • 标签: 共同富裕理论 理论与实践 邓小平 社会主义 系统 共富
  • 简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向全党提出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大命题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决定》发布一年多来,学者们积极响应,围绕“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标签: 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 学习型政党 马克思主义 中共中央 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