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犯罪结果刘生荣一、犯罪结果的新观念(一)犯罪结果的概念。关于犯罪结果的概念,我国刑法学界有不同的界说,李洁博士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侵害说,对此虽有不同的提法,但在犯罪结果的质的规定性上存在着共识,即把犯罪结果定义为对犯罪客体的侵害;第二种为...

  • 标签: 犯罪结果 犯罪行为 犯罪对象 法定刑 犯罪构成 定罪量刑
  • 简介:法律权威至上是法治的必要要素。法律权威构成要素包括法律的国家性、责任性、强制性和普适性、利导性、程序性。法律权威要从主体、客体和法律实践中介三者的相互作用中去树立。主体应是具有法律信仰的主体,客体应是具有良好内在品性的法律,科学、自治的法律运行机制是树立法律权威的桥梁。

  • 标签: 法律权威 法律信仰 法律自治
  • 简介:拆封合同是计算机软件交易的主要形式,也是网络时代的新型格式合同.拆封合同的出现对传统的合同法则提出了新的挑战,有关拆封合同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相关立法薄弱,应借鉴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加以完善.

  • 标签: 拆封合同 格式合同 法律规制
  • 简介:规范成立时之世界,为目的与自由意思之世界。夫目的世界、自由意思世界,断不能成立于因果律世界、必然法则世界之外,所不待言,但两种世界之并存,虽为吾人经验的事实,所不能不承认,然苟以此种为真实,势必以他种为虚妄。认因果律与必然之世界为真实世界,则目的与自由意思当为虚妄世界,认目的与自由意思之世界为唯一真实,则因果律与必然法则当被摒于虚妄之列。

  • 标签: 散论 法理 因果律 世界 意思 自由
  • 简介:在当代中国,由于政治哲学已由斗争哲学转向和谐哲学,法治观念亦由"以法治国"转向"良法善治",商法应以和谐哲学为基础构建和谐商法。事实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法律的国家强制性遭遇了强烈的挑战,法律的强制力逐渐"软化",这为以软商法为代表的和谐商法的提出提供了法理学支持。从商法的历史来看,和谐一直是商法的文化传统,特别是软商法的文化传统。同时,和谐也一直是软商法的终极价值,软商法的秩序、正义、效率及自由价值均以和谐作为基础。不过,对构建和谐商法来说,适度的国家强制也必不可少,只有软硬商法结合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商法。

  • 标签: 和谐哲学 法律的软化 软商法 和谐商法
  • 简介:<正>如果让人们看到他们的犯罪可能受到宽恕,或者刑罚并不一定是犯罪的必然结果,就会煽惑起犯罪不受处罚的幻想。一、问题的提出——[意]贝卡里亚偶然防卫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防卫意图,但其实施的行为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自己或者无辜第三人的防卫效果的事实样态。根据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行为的主观心态不同,可将偶然防卫分为故意的偶然防卫、过失的偶然防卫以及意外的偶然防卫[1];根据防卫行为所保护的法益主体不同,可将偶然防卫分为救助他人型的偶然防卫与保全自己型的偶然防卫。究其实质,偶然防卫体现为被防卫人在两个相互衔接的行为中的不同身份(加害人与被害人)的竞合关系。正是这种竞合关系使得偶然防卫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成为刑法学上一个极具争议的理论问题。

  • 标签: 偶然防卫 结果无价值论 必然因果关系 贝卡里亚 法益 防卫意图
  • 简介:“疑罪从无”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刑事司法的重要证据法则,它来源于早期的“无罪推定”,是“无罪推定”的延伸。从字面上理解“疑”是指不信,因不信而猜度,或者指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所谓“疑罪”就是根据现有的证据对能否定罪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即对是否构成犯罪存在疑问。在刑事司法中,当出现这种既不能排除犯罪嫌疑,又无铁证定罪的两难境地下,从法律上推定为无罪的一种处理方式,这就叫“疑罪从无”。“疑罪从无”作为一项普遍的刑事司法原则,经历了“疑罪从轻”再到“疑罪从无”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告诫我们,在刑事司法领域,实行“疑罪从无”有着不可替代而深远的意义。

  • 标签: 疑罪 无罪推定
  • 简介:<正>合同制度本是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但近代合同制度在其沿革中,已经超出民商法范畴,扩展到法律的各部门和法学各领域。由于合同涵盖的关系日益复杂,其外延扩大而导致内涵减少,合同已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法律制度。环境法在协调环境资源的公共性所要求的国家管理意志与私人性所要求的个人意志时,可以借助合同这一外在形式,将其整合入统一的环境合同制度,更好地实现环境

  • 标签: 环境合同 环境资源 合同主体 国家环境管理权 公民环境权 民事合同
  • 简介:概念是思维具体之网的纽结,概念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思维开始从原始状态进入逻辑思维的阶段。法律概念可以被视为用来以一种的方式辨识那些具有相同或共同要素的典型情形的工作性工具。概念乃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

  • 标签: 法律概念 混合责任 法律问题 思维具体 逻辑思维 人类思维
  • 简介:环境权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权利,它作为一种法学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环境法律问题.环境权及其学说在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从法律上确认、保障环境权,从理论上研究环境权的意义、作用和特征,对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环境权 国内法 国际法 法学理论 法律权利 环境法律
  • 简介:和解合同是当事人约定相互让步,以终止争执或排除法律关系不明确之状态的合同。构成和解合同,第一须有争执或法律关系不明确的状态的存在;第二须有终止争执或排除法律关系不明确状态的意思;第三须有相互让步。和解合同不必定为债权合同,而是有可能为物权合同或准物权合同;和解合同不必定为双务合同;和解合同为不要式合同。和解合同的典型内容为确定效力。

  • 标签: 和解合同 法律要件 法律性质 法律效力
  • 简介:公司在私有和公开市场之间转换的现象近期大量涌现,本文写作即为了论证是否可以将其归纳入公司转形这一更具普遍性的概念之中。所谓的公司转形,是指公司形式的转变,即创设或利用新型法律实体,或者实现包括资本结构及控制权分配在内的组织结构上一项或数项内容的变更。

  • 标签: 公司形式 转形 控制权分配 公开市场 法律实体 组织结构
  • 简介:法律援助制度运行成功与否,以其所提供的法律援助是否有效为衡量依据,而有效援助的实现应以法律援助质量保障体系为后盾。在借鉴各国有效援助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不断完善法律援助的质量保障体系,即确立有效援助的标准,以高素质的法律援助提供者为依托,在法律援助监督机制的保障下,充分利用法律援助的经费。

  • 标签: 法律援助 公设辩护人 律师
  • 简介:复代理是代理人为处理权限内事务之全部或一部,以代理人自己之名义另选他人予以代理之代理。我国只规定了委托代理中的复代理,未对法定代理中的复代理作出明确规定。复代理产生的前提是本人赋予代理人复任权,该项权利不属于代理权的权限范围,是独立于代理权的一项权利。复代理人是本人的代理人,但代理人应对复代理人的选任、监督或指示向本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复代理人只有在本代理权和复代理权的范围内实施的行为才能产生代理后果,否则属于无权代理行为。

  • 标签: 代理 复代理 复任权 无权代理
  • 简介:独立鉴定是法律赋予鉴定人的重要原则和司法鉴定制度。要实现公正和效率这一基本目标,就要排除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机关、团体、个人的干扰,坚持依法独立鉴定。独立鉴定是相对的,独立鉴定制度要完善和细化。

  • 标签: 独立鉴定 保障 监督
  • 简介:从事国际运输业的人们对于海运提单(BillofLading)(简称提单)早已熟知,对于陆运货运单(简称陆运单)和空运货运单(简称空运单)亦较熟悉,而对于海运货运单(Seawaybill)(简称海运单)则比较陌生。这是因为第一张以现代概念为提单的单证早在十六世纪初就问世了,陆运单则是在十七、十八世纪出现的,空运单的使用也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只有海运单是近十几年才产生的。那

  • 标签: 海运单 物权凭证 托运人 发货人 铁路运单 第一张
  • 简介:刘广三著北京大学版32开200千字290页平装估价:12.00元1996年5月出版ISBN7—301—02995—0/D·298本书分四编共13章。第一编犯罪学上的犯罪;第二编犯罪现象的定性描述;第三编犯罪现象的定量描述;第四编犯罪学上的几种犯罪类型。作者从一个全新视角将一般犯罪现

  • 标签: 犯罪现象 犯罪学 新视角 犯罪类型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