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与“曲怪和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正>“曲高和寡”是一句古话。所谓和,按照原意,指的是唱和。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是说,跟着一起唱的,起先有几千人,后来只有几十人。并不是说,全城听得懂《阳春白雪》的只有几十人。难唱不等于难懂。倘若把《阳春白雪》当成古代的《尤里西斯》,那就是极大的误会。后人赋于“曲高和寡”这个成语以更广阔的内涵。“和”不仅指唱和,也指欣赏。就欣赏来讲,如果说,高级的艺术品只有个别行家才欣赏得了,一般群众是注定接受不了的。那么,这种论断是难以令人同意的。如果说,某些高级的艺术品比起通俗的艺术品来,欣赏者可能相对地要少,可能一时还不能够普
作者 曾达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国音乐》 1986年3期
出版日期 1986年03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