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就职的护理工作人员62名,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每组31名。参考组给予传统护理管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精细化管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健康宣教质量评定分值、急救物件管理质量评定分值、安全方面护理质量评定分值。结果 研究组护理工作人员的健康宣教质量评定分值、急救物件管理质量评定分值、安全方面护理质量评定分值均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可提高健康宣教质量、急救物件管理质量以及安全方面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专业度,让患者有良好的康复环境。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80例作为主要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0例/组。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心率波动、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心率:治疗后患者的心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治疗后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②左心室射血分数:两组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大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③6min步行距离:治疗后观察组大于治疗前,且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④心律失常发作情况:观察组治疗后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疗效显著,可改善心功能,延长步行距离,减缓心率,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因此,此种治疗方案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0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40例/组。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咳嗽消失时间、日间/夜间咳嗽评分、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6.45±1.03)d]短于对照组[(10.84±1.56)d],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咳嗽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的日间咳嗽评分、夜间咳嗽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并且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实施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在短时间内改善咳嗽症状,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疗效显著,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用于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截选2021年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白血病患者,均经PICC置管,观察组予以预防性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情况、置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置管相关并发症率3.75%(3/80)低于对照组23.75%(19/80)(P<0.05)。观察组PICC置管不良事件率5.00%(4/80)低于对照组13.75%(11/80)(P<0.05)。 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93.58±5.97)d,长于对照组(62.71±5.32)d(P<0.05)。结论:对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论尪痹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门诊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单纯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对照组),另50例实施尪痹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Lequesnse指数和WOMAC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炎症状况,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并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接诊的60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所选患者均进行手术的治疗,实验组选择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对照组选择常规检测,对比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少,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救治患者使用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能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单一盆底肌训练与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妇盆底肌力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足月妊娠分娩的产妇,经与患者详细讲述病情和治疗方法后,征求患者意见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行单一盆底肌训练即Kegel运动;观察组33例行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漏尿量、盆底肌力、尿动力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漏尿量、盆底肌力和尿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漏尿量、盆底肌力和尿动力学康复效果则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训练可以改善盆底肌力,改善漏尿和尿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比单一盆底肌训练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测压表法和手指捏感法测量导管套囊压力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112例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使用手指捏感法来测量导管套囊的压力,观察组使用气囊测压表法来测试导管套囊的压力。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及其家属在对整个过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诊治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气囊测压表法来对患者进行导管套囊压力进行测试,可以极大的降低患者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测量工作的满意度,非常值得在该领域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