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物遗存看龟兹佛教舍利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舍利"一词,为梵文Sarira音译,又称"设利罗"、"室利罗",中文意译为"遗骨"、"灵骨"等。通常指佛陀之遗骨,称佛骨、佛舍利,后亦指高僧之遗骨。舍利信仰是佛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舍利信仰,实质上是对佛陀的敬仰与怀念。佛涅槃后,佛教徒基于对佛陀的思念,将佛陀的遗骸珍藏起来,表示对佛陀永远的缅怀和寄以亲近佛陀的意愿。佛舍利传入中国的最早记载,见于慧皎《高僧传》。南北朝时,舍利信仰之风已甚。到了隋唐时期,舍利信仰和崇拜达到顶峰。舍利信仰已成为中国宗教文化生活中一个突出的现象。舍利信仰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反映,是不同时期人们宗教信仰的需求。伴随着佛教传入龟兹,龟兹佛教就有了舍利信仰,并且经久不衰。
作者 何芳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新疆地方志》 2011年4期
出版日期 2011年04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