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假售假行为成因及依法打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朱Rong基总理指出:“当前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质量工作正是主攻方向。”可以说,提高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正是这种环境下,一些名优企业的知名品牌、拳头产品已为老百姓所熟知认可。但仍有一些不法单位或个人,受利益驱动,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肆无忌惮地制假、售假、公开地出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山西假酒案”夺去了多少无辜群众的生命;银川锅炉爆炸给多少幸福的家庭蒙上阴影。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使人们缺乏放心购物的安全感、信任感。假冒伪劣商品不但使人们感到困扰的同时,而且它还挤占了市场份额,造成企业开工不足,经营困难。据资料显示,1998年假冒伪劣商品造成税收损失达245.7%。制假售假行为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制假售假的主要原因是暴利驱使,地方保护主义,执法不严,处罚过轻,法律观念淡薄等。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商贸与会计》 2001年10期
出版日期 2001年10月2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