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主导程序性镇静对镇静效果及机械通气结局影响的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护士主导程序性镇静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及机械通气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Ovid)、theJoannaBriggsInstituteEBPDatabase(Ovid)、CochraneCenter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Ovid)、MEDLINE(Ovid)、WebofKnowledge、CINAHL、CBM、CNKI、WanFangData和VIP数据库,查找关于护士主导程序性镇静对于患者镇静和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1月。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包括2118例接受镇静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其中干预组1037例,对照组10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护士主导的程序性镇静可以降低咪达唑仑总使用剂量[MD=–163.82,95%CI(–309.81,–17.84),P=0.03]、每日平均使用剂量[MD=–37.22,95%CI(–61.14,–13.29),P〈0.01]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RR=0.53,95%CI(0.34,0.81),P〈0.01],但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自行拔管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生设定镇静目标,护士根据程序性镇静流程管理镇静剂滴速管理ICU机械通气患者与传统镇静剂相比,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自行拔管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能降低咪达唑仑使用剂量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出版日期 2015年04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