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大别山——刘邓大军在1947年的那个寒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1947年6月30日,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指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军,揭开了全国性大进攻的序幕。指挥刘邓大军挺进并转战大别山,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同时,刘邓大军在大别山斗争中也经受了严峻考验,付出了重大代价。仅以人员数量来说,跃进大别山前全军共12.4万余人,转出大别山时,只剩5.86万人,损失达一半之多。因此,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更是一首悲壮的史诗。刘邓大军在大别山是无后方作战,他们当时所遭受的艰难困苦,决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在此,我们采访了三百多位参加过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原刘邓大军指战员,他们有当时的纵队领导人,如六纵政委杜义德,也有旅、团级指挥员,如六纵十七旅旅长李德生、十八旅旅长肖永银、政委刘昌、十六旅四十六团团长唐明春等,但更多的是当年的基层指战员。在采访时,老人们都说:红军、八路军是苦出来的,可到了大别山,那日子比长征、抗美援朝还要苦……进入大别山后,刘邓大军所面临的,不仅是残酷的现实和严峻的敌情,更面临着十几万人马的粮食供应问题。冬天即将来临,1947年的那个冬天,似乎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寒冷……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国作家.纪实》 2006年9期
出版日期 2006年09月19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