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末清初的功过格与不费钱功德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17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为了缓和这样的紧张局面,政府与民间社会采取了救灾济贫、养老恤孤等一系列措施,以救助社会中相对弱势的群体;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上的乡绅和士人阶层大量编撰善书,以教化民众,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维持地方安定。明末清初,善书在民间流行,其中以功过格流传较为广泛。功过格中蕴涵了丰富的善的思想,尤其是专门为中下层民众设计的“不费钱功德例”,极大地扩展了劝善对象的范围,使慈善思想更为深入人心。
作者 马丽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04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