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译名钩沉及相关概念之厘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 要:一百年前,作为与英文“economy”(economics)相对应的汉语词“经济”(“经济学”)概念的确立,经历了几十年的求索。除“经济学”、“富国策”等概念外,“富强”、“世务学”、“理财学”、“兴利”、“养民策”等概念,亦可视为19世纪中国的洋务、自强等现代化运动中所出现的“经济”译词,至少是时人对“economy”的某种理解。西方经济学家在19世纪下半叶为“经济学”寻找学科名称的时候,同样走过艰难的寻求之路,并就学科名称提出过各具特色的设想。因此,不少19世纪的汉语表述可能是当时西方的一些经济概念的移译,其历史语义折射出清季不少维新人士“富强”救国的经济观,这种观点是能够成立的。对西方“经济”概念的起源及其“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这两个概念之闻的关系,中国学术界至今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在西方元典中追本溯源,进一步阐释“economics”概念的来龙去脉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学术界对西方经济概念史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依然存在厘正的必要;例如对德国历史学派的“国家经济学”概念,至今存在误译和“以讹传讹”的现象。[著者文摘]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学术月刊》 2008年第6期
出版日期 2008年07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