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与心理治疗:社会认知的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宗教信仰在心理疾病患者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信仰宗教的人往往表现出直觉思维的模式特点。这种思维的结果是假说偏差和组内/组外偏差。宗教对心理治疗积极的作用表现在宗教可以提供积极的应对策略;宗教还提供了替代依恋对象;宗教倡导宽恕,有助于调节情绪和行为。宗教信仰产生的认知偏差和偏见会影响心理治疗过程,而且宗教也会成为导致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宗教的负面影响还体现在宗教都是外部控制的,这与心理治疗倡导的自由探究和自我发展的原则相矛盾。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疾病患者在宗教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应对方式上,是导致二者潜在冲突的根本原因。心理健康从业者需要对宗教信仰及其与心理治疗的关系重新再认识。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09年01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