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出处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4期
关键词 血站 无偿献血 献血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66-02 献血不良反应是因献血者的生理 心理 采血环境以及采血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迷走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1]。在日常采血工作中,由于人们对无偿献血认知程度不同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存在,常会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从而给无偿献血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并预防献血反应,笔者对2019年度我站无偿献血者中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从2019年1月起至2019年7月止,共有33508位无偿献血者来我站献血,其中有30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献血不良反应,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90&permil 1.2 方法将上述无偿献血者按年龄 献血次数 献血量的不同分组,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 配伍组间X2检验模式,对其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1.3 判断标准献血不良反应分为局部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其中包括穿刺部位出血 以疼痛为主要表现 局部炎症为主的不良反应 全身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即血管迷走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 呼吸加快 虚弱,面色苍白并伴有轻度出汗 眩晕 恶心 呕吐等,少数比较严重者,会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 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如发生晕厥和摔倒,还会导致意外的损伤 单采成分血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枸橼酸盐反应,溶血反应,全身过敏反应,空气栓塞等1。 2 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18~25岁组的献血不良反应率要高于26~40岁组和41~55岁组,并与后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le 0.05),相关数据见表1 初次献血组献血不良反应率要高于多次献血组,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le 0.01),相关数据见表2 献血量的多少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必然联系,200ml与300/400ml献血人群在献血不良反应数据上无显著性差异(P&ge 0.05),相关数据见表3。 表1 不同年龄献血反应比较 18~251组 26~402组 41~553组 合计 献血人数 9882
出版日期 2019年04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

相关关键词

血站 无偿献血 献血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66-02 献血不良反应是因献血者的生理 心理 采血环境以及采血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迷走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1]。在日常采血工作中,由于人们对无偿献血认知程度不同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存在,常会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从而给无偿献血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并预防献血反应,笔者对2019年度我站无偿献血者中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从2019年1月起至2019年7月止,共有33508位无偿献血者来我站献血,其中有30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献血不良反应,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90&permil 1.2 方法将上述无偿献血者按年龄 献血次数 献血量的不同分组,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 配伍组间X2检验模式,对其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1.3 判断标准献血不良反应分为局部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其中包括穿刺部位出血 以疼痛为主要表现 局部炎症为主的不良反应 全身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即血管迷走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 呼吸加快 虚弱,面色苍白并伴有轻度出汗 眩晕 恶心 呕吐等,少数比较严重者,会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 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如发生晕厥和摔倒,还会导致意外的损伤 单采成分血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枸橼酸盐反应,溶血反应,全身过敏反应,空气栓塞等1。 2 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18~25岁组的献血不良反应率要高于26~40岁组和41~55岁组,并与后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le 0.05),相关数据见表1 初次献血组献血不良反应率要高于多次献血组,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le 0.01),相关数据见表2 献血量的多少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必然联系,200ml与300/400ml献血人群在献血不良反应数据上无显著性差异(P&ge 0.05),相关数据见表3。 表1 不同年龄献血反应比较 18~251组 26~402组 41~553组 合计 献血人数 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