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52例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中图分类号R7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044-02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部沟斜疝的效果。方法52例小儿斜疝采用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悬吊术。结果术后6天拆线,52例患儿切口甲/Ⅰ愈合,手术时间约为12±3分钟,术后第一天发生睾丸肿大者15例,占男性患儿的31.3%,第三天睾丸肿大逐渐消退,7天左右完全正常。52例病例全部随访,术后一年复发者2例均在8—10岁年龄组,建议做高位结扎修补术,其余50例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与传统的腹股沟斜疝手术相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天数、平均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都具有较高的优越性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 朱钰
出处 《健康必读》 2015年7期
关键词 小儿 小切口 疝囊高位结扎小儿腹股沟疝中以先天性斜疝最为多见,一般主张在一周岁以后行疝囊高位结扎悬吊术,因其在发育中腹肌逐渐强壮,可使腹壁加强[1],随访6月&mdash 1年手术效果满意 恢复快 平均住院3&mdash 4天。我院外科从2012年7月&mdash 2013年6月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共52例,均施行疝囊高位结扎悬吊术。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 男48例 占92.3% 女4例 占0.77%。其中2&mdash 7岁44例 占84.6%,8&mdash 10岁8例 占15.4%。疝囊降至阴囊者45例 占男性患儿的93.8%,疝囊降至大阴唇者2例 占女性患儿的50%。无肠管坏疽嵌顿疝3例,手法复位成功后手术治疗,术后1年内复发者2例,均在8&mdash 10岁年龄组。术后患侧睾丸肿大者15例,占男性患儿的31.3%,住院一周痊愈出院。1.2术前术后处理术前禁食6小时,禁水4小时,以防止术中呕吐而发生窒息,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 鲁米那。给予镇静,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麻醉选用氯胺酮分离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术后伤口压沙袋9小时。术前30分给予预防性抗生素,运用单一广谱抗菌素,术后停止使用抗菌素。1.3手术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常规消毒铺单后在腹股沟韧带中点靠内侧1cm至耻骨结节方向的斜切口长约1cm。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并用小弯钳钝形分离暴露出腹外斜肌腱膜,术者 助手各持一把小弯钳,提起腹外斜肌腱膜并剪开一小口后插入剪刀头钝形分离腱膜后剪开,防止髂腹股沟神经损伤,在腹内斜肌及腹横肌弓状下缘用小弯钳稍作钝形分离后,辨认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不游离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在此内侧找到疝囊,提起白色的疝囊壁经用小弯钳仔细钝形分离后,辨认无输精管等重要组织后,剪开疝囊壁并延至内环口处,将疝囊颈组织尽量向外提出,看清外囊口在疝囊颈外侧时,后用4号丝线做一荷包缝合,并高位悬吊与腹内斜肌下,用1号丝线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皮下组织及皮肤各一针。2 结果术后6天拆线,52例患儿切口甲/Ⅰ愈合。手术时间约为12± 3分钟,手术过程顺利,无意外损伤,术后第一天发生睾丸肿大者15例,占男性患儿的31.3%,第三天后睾丸肿大逐渐消退,7天左右完成率,平均住院3&mdash 4天,术后6天拆线。52例病例全部随访,术后一年复发者2例,均在8&mdash 10岁年龄组,
出版日期 2015年07月1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来源期刊

健康必读

相关关键词

小儿 小切口 疝囊高位结扎小儿腹股沟疝中以先天性斜疝最为多见,一般主张在一周岁以后行疝囊高位结扎悬吊术,因其在发育中腹肌逐渐强壮,可使腹壁加强[1],随访6月&mdash 1年手术效果满意 恢复快 平均住院3&mdash 4天。我院外科从2012年7月&mdash 2013年6月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共52例,均施行疝囊高位结扎悬吊术。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 男48例 占92.3% 女4例 占0.77%。其中2&mdash 7岁44例 占84.6%,8&mdash 10岁8例 占15.4%。疝囊降至阴囊者45例 占男性患儿的93.8%,疝囊降至大阴唇者2例 占女性患儿的50%。无肠管坏疽嵌顿疝3例,手法复位成功后手术治疗,术后1年内复发者2例,均在8&mdash 10岁年龄组。术后患侧睾丸肿大者15例,占男性患儿的31.3%,住院一周痊愈出院。1.2术前术后处理术前禁食6小时,禁水4小时,以防止术中呕吐而发生窒息,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 鲁米那。给予镇静,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麻醉选用氯胺酮分离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术后伤口压沙袋9小时。术前30分给予预防性抗生素,运用单一广谱抗菌素,术后停止使用抗菌素。1.3手术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常规消毒铺单后在腹股沟韧带中点靠内侧1cm至耻骨结节方向的斜切口长约1cm。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并用小弯钳钝形分离暴露出腹外斜肌腱膜,术者 助手各持一把小弯钳,提起腹外斜肌腱膜并剪开一小口后插入剪刀头钝形分离腱膜后剪开,防止髂腹股沟神经损伤,在腹内斜肌及腹横肌弓状下缘用小弯钳稍作钝形分离后,辨认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不游离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在此内侧找到疝囊,提起白色的疝囊壁经用小弯钳仔细钝形分离后,辨认无输精管等重要组织后,剪开疝囊壁并延至内环口处,将疝囊颈组织尽量向外提出,看清外囊口在疝囊颈外侧时,后用4号丝线做一荷包缝合,并高位悬吊与腹内斜肌下,用1号丝线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皮下组织及皮肤各一针。2 结果术后6天拆线,52例患儿切口甲/Ⅰ愈合。手术时间约为12± 3分钟,手术过程顺利,无意外损伤,术后第一天发生睾丸肿大者15例,占男性患儿的31.3%,第三天后睾丸肿大逐渐消退,7天左右完成率,平均住院3&mdash 4天,术后6天拆线。52例病例全部随访,术后一年复发者2例,均在8&mdash 10岁年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