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社会”课堂上如何体持学生积极的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机构地区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潜能以及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的智慧能力,我们应该提高他们积极、独立发言的能力。当然,学生的能力、思考等都是跟他们积极、独立发言的能力。当然,学生的能力、思考等都是跟他们的积极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和保持这种情绪呢?教师首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避免带着被动的情绪进教室。人总是对身边的每个对象产生不同的态度和感觉,上课时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个第一个新对象,所以他应该积极的影响他们,因为身体不舒服或者其他原因,不要破坏课堂里的整个气氛。要重视组织和保持导入新课阶段的积极情绪。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可还一定比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影响。教师应该面对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非常敏感。而且还要知道怎么调节学生的积极情绪与被动情绪,利用积极情绪引导调节被动性,要用各种提问教学法等方法来控制被动的情绪。根据学生活动的气氛,感情特点来保持学生积极的情绪。由于学生心理特点的不同,很有可能产生学生活动和效果区别,产生不同的精神状态。不良的精神状态影响学生的思考、意志,影响他们的积极性。这时候教师要用鼓励法、称赞、讲故事等方法来活跃学生的情绪,调节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失误、小矛盾而产生的不好的状态,老师要科学处理。在课堂教学中以个性特点为主。学生的活动围绕着个性的开展,不同个性社会产生矛盾,导致整体情绪的动摇。对这种情况,教师先稳定整体的情绪,以当节课教学计划进行授课,避免当场职责学生,要在课后处理,改正错误的情况和长处要在当中确定和夸奖,从而保持积极的气氛。结束课堂活动,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会加深师生的感情。结束课堂活动、小结、巩固教学目标、产生共同思绪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利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因素,通过目标的总结,体现平等对待的原则,重视交流感情,巧妙指出亮点,产生及提高最后的积极状态,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收稿日期:2010-01-23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 2010年01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10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