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膜解剖的腹腔镜脾曲结肠癌根治术33例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膜解剖理论,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治疗脾区结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中心33例脾曲结肠癌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经结肠镜下行活检病理确诊,同时给予纳米碳和(或)钛夹标记,腹部增强CT/立位腹平片确认病变位于脾曲,术前TNM分期为Ⅰ期5例、Ⅱ期19例、Ⅲ期9例。根据膜解剖理论,术中采取头侧-中间-外侧入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意保持层面优先及结肠系膜的完整性,于根部结扎、切断左结肠动脉、结肠中动脉左支和肠系膜下静脉,清扫223和253淋巴结。计量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参数、术后康复数据以(±s)表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表示,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3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60.0±25.4) min,术中出血量为(70.6±46.4) ml,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9.3±3.2)枚,标本肠管长度(23.0±2.8) cm,术后排气时间(4.5±1.2) d,术后进食时间(5.5±1.3) d,术后住院时间为(7.8±1.1) d。术后TNM分期为Ⅰ期4例、Ⅱ期21例、Ⅲ期8例。33例患者均未发生脾脏损伤,其中3例有不同程度的脾下极缺血,术后2例患者出现炎症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无术后腹腔出血、无吻合口漏、狭窄、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8~4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目前患者均健康存活,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对于脾曲结肠癌,在遵循膜解剖理论、层面优先原则的前提下,采用头侧-中间-外侧入路进行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可以将操作化繁为简,具有安全、微创、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