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血清HIF-1α、miR-210表达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检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iR-210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选取禹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接受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头颅X线、CT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判断CVS的发生情况,并评估其严重程度。术后3、7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IF-1α表达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血清miR-210表达情况。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术后血清HIF-1α、miR-210表达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术后3 d血清HIF-1α、miR-210水平对CVS的诊断价值。结果8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出现术后CVS者37例(42.53%),其中轻度CVS 10例(11.49%),中度19例(21.84%),重度8例(90.20%);术后3、7 d,与无CVS组患者相比,不同程度CVS患者血清中的HIF-1α、miR-2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CVS程度越重,血清HIF-1α、miR-210表达水平越高,不同程度CVS患者术后3、7 d时血清HIF-1α、miR-210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7 d时血清HIF-1α、miR-210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3、7 d患者血清HIF-1α水平与miR-210水平均呈正相关(r=0.381、0.631,P<0.05);术后3 d血清HIF-1α、miR-210水平及HIF-1α+miR-210联合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CV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0.769、0.900,二者联合诊断CVS的敏感度为93.06%,准确度为87.36%,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血清HIF-1α、miR-210水平可有效预示CVS的发生,二者可能成为CVS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