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的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系统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预防和治疗SFTS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09年1月至2019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和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所收录的SFTS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获取患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等资料。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中文文献68篇,英文文献14篇,共有SFTS患者6 780例,死亡845例(12.46%)。SFTS多发生于山地丘陵地带,职业以农民多见(3 637例),发病季节多在夏季,发病高峰在每年5月至8月,1 434例患者有明确蜱虫叮咬史,21例出现人传人。出现发热[89.54%(6 071/6 780)]、乏力[79.75%(5 407/6 780)]、肌肉酸痛[46.31%(3 140/6 780)]、畏寒[33.92%(2 300/6 780)]等全身中毒症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重型患者的肌酸激酶[平均差(mean difference,MD)=500.4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380.51~620.28,P<0.01]和乳酸脱氢酶水平(MD=442.81,95%CI 152.85~732.78,P=0.003)均高于轻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的患者死亡的风险增大(MD=8.19, 95%CI 4.03~12.36,P<0.01)。死亡患者的肌酸激酶(MD=530.92,95%CI 29.27~1 032.56,P=0.040)、乳酸脱氢酶(MD=609.28,95%CI 80.25~1 138.31,P=0.020)、尿素氮(MD=4.67,95%CI 3.05~6.30,P<0.01)和肌酐(MD=43.05,95%CI 23.49~62.62,P<0.01)均高于存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FTS患者发病过程中可出现血液系统、心、肝、肾功能损伤,病死率较高。临床医师应及时监测血常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以便尽早发现心血管等系统并发症,及时治疗,减少肝脏和心脏的损伤,降低患者病死率。
出处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0年07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