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三例遗体多部位穿刺组织病理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WHO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病理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重庆地区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死亡后微创尸检,获取肺脏、心脏、肾脏、脾脏、骨髓、肝脏、胰腺、胃、肠、甲状腺和皮肤组织。常规HE、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脏器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和2019-nCoV病毒蛋白,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脏器中2019-nCoV病毒RNA。结果肺泡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破坏,肺泡腔内见少量浆液和纤维蛋白性渗出物,部分肺泡见透明膜形成。渗出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见少数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主要为CD4阳性T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显著增生,部分细胞脱落至肺泡腔。肺泡隔血管充血、水肿、增宽,可见少量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少数微血管内见透明血栓;肺组织灶性出血,部分肺泡腔渗出物机化和肺间质纤维化。肺内各级支气管黏膜均可见部分上皮脱落。电镜下小支气管以下气道黏膜上皮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冠状病毒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部分肺泡上皮和巨噬细胞呈2019-nCoV抗原阳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证实2019-nCoV核酸阳性。脾脏淋巴细胞减少,可见变性、坏死。其他器官组织病变包括不同程度的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小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并见慢性基础疾病改变;均未观测到冠状病毒感染证据。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变以肺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肺泡渗出性炎和间质炎,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和透明膜形成,病毒主要分布于肺,但该病还累及免疫器官、心血管、肝脏和肾脏等多个脏器受损。病变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机构地区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重庆 400038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重庆 400038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404000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 400038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重庆 400037 ,陆军军医大学特色医疗中心病理科,重庆 400038
出处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年05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