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对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脑区比率低频振幅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评估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经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联合氟西汀治疗后脑区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fALFF)的变化情况。方法招募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来自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的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45例,以及与其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BT联合药物治疗组(简称联合组)和单纯抗抑郁药治疗组(简称药物组)。联合组给予8次CBT联合氟西汀抗抑郁治疗;药物组给予单纯氟西汀药物治疗。分别于基线期和治疗后采集rs-fMRI数据,采用HAMD24、自杀意念量表(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 SSI)及其治疗后的减分率(ΔHAMD24、ΔSSI)评估临床症状和自杀意念程度。采用fALFF分析治疗前后脑功能活动的变化,并对临床心理量表及fALFF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基线期联合组fALFF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的脑区为左小脑后叶(t=4.312)、右前扣带回(t=4.079)、左顶下小叶/颞上回(t=3.983)、左尾状核(t=4.109)、左额上回/额中回(t=5.191),而左角回(t=-4.607)的fALFF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8周后联合组抑郁症状较药物组显著改善,自杀意念显著降低。治疗8周后联合组fALFF值高于药物组的脑区为右额中回/额下回(t=3.456)、左小脑后叶/小脑前叶(t=5.120);低于药物组的脑区为左额内侧回/膝下前扣带回(t=-4.045;P<0.05,AlphaSim校正)。相关分析示:基线期联合组左额上回fALFF值与HAMD24分呈负相关(r=-0.600,P=0.002),右前扣带回fALFF值与SSI分呈正相关(r=0.428,P=0.037);治疗8周后,右内侧前额叶fALFF值与SSI减分值(ΔSSI)呈正相关(r=0.518,P=0.010)。结论经8周CBT联合药物治疗后,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脑局部自发活动发生显著改变,尤其以额叶-边缘系统和小脑最为显著,提示CBT联合氟西汀治疗可能对这些脑区的自发性活动产生有效调节并能重塑脑的情感处理过程及认知环路。
出处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0年05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9月2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