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引导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骨组织清创的有效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评价锝99-亚甲基二磷酸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引导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骨组织清创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1例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10~62岁[23(18,37)岁]。胫骨16例,股骨5例。骨感染持续时间4~480个月[120(42,228)个月]。Cierny-Mader生理及解剖标准分型:Ⅰ型4例,Ⅲ型14例,Ⅳ型3例;A型18例,B型3例。Ⅰ期术前利用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限定等高线(ISO)30%~40%为兴趣区域(ROI),指导术中感染骨组织清创;Ⅱ期采用自体骨和(或)异体骨重建骨缺损。对比Ⅰ期、Ⅱ期术前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Ⅰ期、Ⅱ期术中组织细菌培养及病理检验;记录Ⅰ期骨感染控制手术次数;Ⅱ期术后观察患肢有无皮肤红肿、疼痛、窦道形成,骨缺损区域植骨成骨情况;观察ROI对应ISO与既定ISO范围的符合率,冠状位下评估ROI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与实际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差异性。结果患者Ⅱ期术后获随访6~36个月[11(9,29)个月]。21例患者Ⅰ期平均手术次数为1.04次。1例患者Ⅱ期术中冰冻切片提示中性粒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重复清创后,Ⅱ期完成骨缺损植骨修复。Ⅰ期、Ⅱ期术前炎性指标对比:WBC由(5.9±1.6)×109/L降至(5.4±1.5)×109/L(P>0.05),ESR由9(5,26)mm/h降至4(2,10)mm/h(P<0.05),CRP由2.8(2.3,7.7)mg/L降至2.3(1.4,3.0)mg/L(P>0.05)。Ⅰ期组织细菌培养12例呈阳性,9例阴性,病理检验提示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Ⅱ期组织细菌培养均呈阴性,术中冰冻切片及病理检验提示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Ⅱ期术后患肢皮肤无红肿、疼痛、窦道形成,植骨成骨情况良好。ROI对应ISO与既定ISO范围的符合率为90.5%。冠状位下ROI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86.8±31.1)mm]与Ⅰ期实际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86.0±31.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可以作为感染骨组织术前清创范围界定的有效手段,不仅能避免过度清创,还可以提高治愈率。
出处 《中华创伤杂志》 2021年03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9月0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