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单一腕上横切口对改善腕管综合征术后疼痛的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评估头戴式冷光源及放大镜辅助下使用单一腕上横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此手术入路对术后腕掌侧疼痛及手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我们对4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采用传统鱼际间纵切口(纵切口组)和单一腕上横切口(横切口组)手术入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正中神经支配区皮肤麻木缓解程度及大鱼际肌的运动功能。在术后1、14、30、90及180 d对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使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腕掌侧皮肤固定检测点的痛觉阈值,分析两种手术入路与疼痛的相关性;随访并记录患手术后正常使用的时间,评估两种手术入路对患手功能恢复速度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术后麻木症状均较术前显著减轻,夜间麻醒症状消失,大鱼际肌的功能与术前一致,无症状加重。纵切口组及横切口组患者术后1、14、30、90及180 d的VA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3.9、2.7、2.0、1.8、0.8及2.4、1.3、0.7、0.6、0.4;两组Von Frey纤维丝检测痛觉阈值平均为7.6、56.7、115.5、202.7、256.8 g及37.5、94.6、184.0、269.5、300.0 g,两组间VAS评分及Von Frey纤维丝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纵切口组和横切口组患手术后能正常使用的平均天数分别为12.3和4.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头戴式冷光源及放大镜辅助下采用单一腕上横切口手术入路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松解术。切口设计避开了腕掌部皮肤受力区,操作入路规避了损伤腕掌侧皮神经的风险,可加速患手的功能恢复。
出处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21年06期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19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