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伐普坦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托伐普坦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干诊三科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男64例,女28例,年龄(92.9±5.6)岁,年龄范围为85~103岁。根据患者选用利尿剂的不同将其分为呋塞米组与托伐普坦组,每组46例。呋塞米组采用呋塞米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法治疗,托伐普坦组在呋塞米组的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心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尿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情况。结果治疗7 d后,呋塞米组血清肌酐[(139.5±22.8)μmol/L]高于治疗前[(131.5±21.5)μmol/L],托伐普坦组血清肌酐[(122.3±22.0)μmol/L]低于治疗前[(129.9±26.9)μmol/L],血清钠[(139.4±3.4)mmol/L]高于治疗前[(133.5±3.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托伐普坦组血清肌酐低于呋塞米组、血清钠高于呋塞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呋塞米组患者治疗7 d后体质量[(62.6±8.5)kg]低于治疗前[(64.5±9.2)kg];托伐普坦组患者治疗7 d后体质量[(63.5±8.4)kg]低于治疗前[(66.0±9.6)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呋塞米组治疗前尿量为(1 277.9±432.8)ml,治疗7 d后日均尿量为(2 131.5±354.2)ml,托伐普坦组治疗前尿量为(1 233.4±423.5)ml,治疗7 d后日均尿量为(2 310.5±395.3)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呋塞米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2 225.4±622.4)g/L]低于治疗前[(3 599.4±718.3)g/L];左室射血分数[LVEF,(40.7±3.1)%]高于治疗前[(39.2±3.6)%];托伐普坦组NT-proBNP[(1 759.5±440.5)g/L]低于治疗前[(3 879.6±776.4)g/L];LVEF[(41.9±2.6)%]高于治疗前[(38.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托伐普坦组NT-proBNP低于呋塞米组、LVEF高于呋塞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普坦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可有效降低患者液体负荷,改善心功能,保护肾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
出处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2年05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