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减少症:早期预防还是过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临床定义:肌肉减少症是指由衰老引起的骨骼肌体量流失和功能下降,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深,人们对该疾病的现状和治疗方案的研究热度也有所增加。诊断演进:肌肉减少症于1989年首次被描述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出现消瘦、体重减少的现象。直到1997年,肌肉减少症才被当做一种疾病得以提出。2010—2014年,6个共识性定义将该疾病的诊断重点转移到了肌肉功能的评估上。2016年,肌肉减少症被分配指定代码M62.84,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名录(ICD-10-CM)。诊断依据:研究肌肉减少症的专家小组认为,将该疾病编入ICD-10诊断代码或许可以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识别和认知,进而吸引资助者和赞助商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源,为该疾病的治疗方案研发提供支持。有效尝试: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降低肌肉减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流行状况:肌肉减少症在60~70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估计为5%~13%,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1%~50%。到2050年,肌肉减少症的全球患病人数可能会多达20亿。过度诊断的依据:最近关于肌肉减少症筛查和诊断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对该疾病过度诊断风险评估的内容。就目前来看,对该疾病的过度诊断是很难避免的,因为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与对患者进行健康相关行为指导的效果没有差异。过度诊断的危害:目前尚无关于肌肉减少症过度诊断危害的调查研究,但有间接证据表明,给人们贴上疾病的标签,提示他们发病和死亡风险提升,会给人们带来心理负担。证据的局限性:对肌肉减少症的诊断尚未显示出改善疾病预后的作用。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治疗肌肉减少症的效果会优于体育锻炼和饮食调节等常规医学建议。此外,基于性别和区域差异的诊断临界值确定是随意且未经验证的。诊断结果无法将病理性肌肉损失与年龄增长导致的正常肌肉萎缩加以区分。
出处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22年05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