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环境下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治疗脑瘫流涎儿童的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对脑瘫儿童流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瘫伴流涎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VR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选用HTC Vive平台营造虚拟环境,对照组则辅以常规口面肌训练(包括舌肌训练、颊唇肌训练、冰刺激、Masako吞咽训练等)。2组患儿口面肌训练均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共治疗3周。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流涎程度频率评分(DDSS)及吞咽功能评分对2组患儿流涎程度、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儿颊肌、口轮匝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及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DDSS评分[分别为(3.19±1.21)分和(2.50±1.14)分]和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10.30±5.40)分和(8.82±4.73)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颊肌RMS[分别为(2.81±1.91)μV和(4.16±2.01)μV]、iEMG[分别为(11.43±7.83)μV·s和(15.76±11.71)μV·s]及口轮匝肌RMS[分别为(3.33±1.73)μV和(4.58±2.60)μV]、iEMG[分别为(18.90±13.98)μV·s和(27.56±16.94)μV·s]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儿D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颊肌、口轮匝肌肌电RMS值及口轮匝肌iEMG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VR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流涎症状及吞咽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口面肌训练。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