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不同抽吸压力对气管插管患者抽吸分泌物量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比较3种不同抽吸压力(80 mmHg、150 mmHg、250 mmHg)(1 mmHg=0.133 kPa)对气管插管患者抽吸分泌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47例重症监护室(ICU)行气管插管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纳入研究,将其简单随机分为A、B、C组并实施不同抽吸压力吸痰。A组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9~64(51.63±6.61)岁,抽吸压力为80 mmHg;B组16例患者中男12例,女4例,年龄42~73(53.50±8.49)岁,抽吸压力为150 mmHg;C组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34~64(52.06±6.84)岁,抽吸压力为250 mmHg。对比3组患者的痰液吸净时间、吸痰时间间隔、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并发症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C组的痰液吸净时间为(15.2±1.1)s,明显短于A组的(24.6±1.3)s和B组的(18.9±1.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50,P<0.001);C组的吸痰间隔时间为(104.67±11.48)min,与A组[(78.11±7.24)min]和B组[(96.32±8.9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8,P<0.001)。3组患者吸痰期间均未发生气道黏膜损伤。A组吸痰前1 min SpO2为(94.2±2.8)%,吸痰后1 min和吸痰后5 min的SpO2分别为(95.1±2.1)%、(95.6±2.2)%,与吸痰前1 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吸痰前1 min的SpO2为(94.4±2.6)%,吸痰后1 min B组SpO2为(95.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5 min后SpO2为(96.3±2.7)%,与吸痰前1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痰后1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吸痰前1 min的SpO2为(94.6±2.9)%,吸痰后1 min SpO2为(96.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5 min SpO2为(97.1±2.2)%,与吸痰前1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痰后1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发现3组患者分泌物总量、红细胞数目以及上皮细胞数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着吸入分泌物体积和吸入压力水平的增加,红细胞数目和上皮细胞数目均明显下降(均P<0.001)。吸入分泌物中的上皮细胞量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A组与B组吸入分泌物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但A组与C组、B组与C组吸入分泌物总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3种不同压力下抽吸时,患者的平均脉率增加(7.9±6.8)次。3组患者的SpO2下降、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低氧血症、气管黏膜损伤以及黏膜出血。结论对于ICU气管插管患者而言250 mmHg的抽吸压力较为适宜,该压力下对气道分泌物的清理效果更好,吸痰时间较短,SpO2恢复效果较快,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 宁飞
出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02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