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西陵——一路行宫的兴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任何朝代帝王行宫的興建,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隨着清初塞外避暑和木蘭秋獮的開始,清代在長城內外建立了北路行宮;順治的孝陵確立在京東遵化州之後,又建了燕郊等東路行宮;雍正的泰陵在易州修築之後,為了謁陵駐蹕的需要,乾隆帝又諭令在黄新莊、半壁店、秋瀾村、梁格莊等四處建立了泰陵一路四座行宮,由於這四處行宮地處京師西南,因此也稱為西路行宮。(嘉慶以後,又在宛平建了龍王廟行宮。此外,還有乾隆朝建的涿州行宮。這兩處行宮當初均非專為謁陵而建,故不在此文介紹。)一埋葬雍正帝的泰陵於乾隆二年在易州建成,隨後便有了乾隆帝的謁陵活動。每逢皇帝出行,禮制完備,儀仗龐大,隨行人多。然而在沒有建立行宮的地方,皇帝仍有諸多不便之處;且常年備用,也省去不少事先安排項目。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紫禁城》 1994年1期
出版日期 1994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