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曼德勒为缅甸第二大城市,它既是缅甸地理意义上中心,也是缅北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曼德勒华人日益增多,华人与当地主体族群———缅关系成为曼德勒最重要族群关系之一,而这种关系并非总是处于友好和谐状态,甚至时而可以体会到这座城市中反华情绪。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曼德勒华人在都市法理空间中,践行熟人社会社会交往方式是导致出现这种紧张族群关系重要原因之一。综合曼德勒华人与缅两个群体表述,揭示日常生活中曼德勒华人熟人社会社会交往方式,将会为理解曼德勒华人境遇及缅华关系提供一种新视角。

  • 标签: 曼德勒 华人 都市 熟人社会 社会交往 族群关系
  • 简介:安全”概念提出促使人们对安全内涵和如何提供安全进行更深刻思考。但是,安全概念提出后引发了很多争议,也产生了不少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将安全中“免于恐惧自由”与“免于匮乏自由”相互对立起来,以至于将前者视为西方概念而后者为东方概念。在这种话语中隐含了“免于恐惧自由才是安全中优先考虑因素”,其产生后果是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贫困、饥饿等严重危害人尊严安全问题可能被置于安全考虑范围之外。回顾安全概念之争,探讨人安全核心理念及其相关概念,比如安全与发展、直接暴力与结构暴力之间关系,可以矫正这种误区,并证明人安全概念既不是西方也不是东方,它是以人类最基本价值、需求和尊严为中心,具有普遍意义和道德说服力综合性理念。这种综合界定自然要求安全维护方式不应停留在被动和短期应对层面而应寻求早期预防、长期建构、能力提升等积极手段以便实现“积极安全”。

  • 标签: 人的安全 人的尊严 免于恐惧与匮乏 结构暴力 积极安全
  • 简介:在藏传佛教与上座部佛教中,比丘尼传戒体系早已中断。由于许多佛教女性主义运动者推动重建比丘尼僧团,从1996年起东南亚国家逐渐产生了自称比丘尼僧团团体。不过,那些自称比丘尼女修行者,在戒律、社会和法律上认可还算是有一些问题。泰国虽然有了恢复比丘尼僧团运动,但不是全国八戒白衣母(MeaChee)都出来支持这个提议,许多八戒白衣母愿意保留自己原来身份,而不受比丘尼戒。复兴比丘尼传戒意义与影响可能与两平等没有很大关系。本文将从社会与泰国文化上概念探讨两平等问题,探讨泰国文化母系社会本身是否有两不平等问题存在,南传佛教界里没有比丘尼是否意味着存在两不平等;比丘尼复兴是否解决了泰国佛教女性出家形象问题;泰国佛教女修行者在身份上、形式上和精神上出家意识。所有这些都值得探讨。

  • 标签: 泰国 南传上座部 比丘尼 传戒 复兴
  • 简介:树被它错综复杂根“拖累”着,一辈子只能待在一个地方他不能选择自己出生地,像一个杯子似的,一生命运都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没有半点自主权。更可悲是:不论多猛烈暴风雨,多可怕旱灾、水灾,它都无法挣脱它根.逃离灾难现场。

  • 标签: 《人·鱼·树》 中国 当代 散文 傅蓉
  • 简介:<正>泰,一向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因社会学上需要,多采用狭义概念。因民族学与语言学上需要,多采用广义概念。狭义,仅指泰国本土中部与南部暹罗,为数2,100万(人口数字系《大英百科全书》所提供八十年代资料。以下各族人口数字来源同)。广义,泛指傣语语系氏族。计有七个组成部分。一、泰国暹罗,占傣语民族人数1/3,因自成一国,

  • 标签: 百科全书 民族学 语言学 暹罗人 社会学 氏族
  • 简介:该书是由特奥多·沙宁总编《“发展中社会社会学》丛书一部分。本书撰稿属于多学科领域,这基本上符合该丛书宗旨,即正如沙宁在前言中所指出,“有意不考虑刻板学科分类”。虽然本卷中

  • 标签: 沙宁 学科分类 卷中 中所 哈姆扎 辛格
  • 简介:陈嘉庚先生创办教育经历说明:现代教育对加强移民社会内部团结和与其他社会联系,即社会纽带,具有重要作用:移民接受教育决定了选择哪一种社会纽带自由.但是,在不同移民社会,由于所受教育不同,形成社会纽带和选择社会纽带自由也是不同.现代教育发展将为移民提供更多选择自由.

  • 标签: 移民社会 社会纽带 自由 选择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人口迁移与产业相互推动,促使越来越多女性移民卷入产业。如今,产业蔓延与繁荣已经成为亚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一个严重问题,引起各国政府与相关非政府组织极大关注。因此,治理性产业法律与公共政策也成为弧太地区国家与公民社会讨论重要内容。本文以菲律宾妇女海外性工作者与菲律宾NGO社会行动为例,探讨发展中国家妇女移民在跨国迁移中角色、地位与社会、性别危机,以及公民社会参与产业社会治理行动与策略。

  • 标签: 亚太妇女移民 性产业 菲律宾NGO
  • 简介:安全”是一种将视作安全主体全新安全理念。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开始接受“安全”基本理念。东盟试图从广义上来理解“安全”并突出其“免于匮乏自由”一面,在国家安全与“安全”关系方面东盟强调两者互补,在“与人权相关干涉”等问题上则固守其传统“东盟方式”。东盟之所以能够接受“安全”基本理念,主要是因为冷战后地区安全环境转变、地区已有“综合安全”观积淀、非政府组织推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 标签: 东盟 “人的安全” “东盟方式”
  • 简介:日本文化中“观念米强“本质”是什么?如何认识自我?这是人类永恒课题。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于“观念有不同认识。世界上并不存在得到所有人认同观念。文化背景在规定“”之观念时起着重要作用。从语言与文化...

  • 标签: 日本文化 “人”的观念 《源氏物语》 梅棹忠夫 日本文字 自我意识
  • 简介:从巴(王任叔笔名,1901—1972)一生经历来看,他主要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工作,只有在40年代和60年代客观形势变化(太平洋战争和“思想批判”),迫使他离开他最喜欢文学事业,转而研究印尼问题和历史。鉴于国内外学术界对巴关于印尼历史著作缺乏了解,在这里笔者比较详细地论述他在这个领域里著述。巴关于印尼历史著作如下:

  • 标签: 巴人 思想批判 历史著作 王任叔 文艺理论 抗日斗争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社会运动(革命)大众抗议运动,一般通称为新社会运动(NewSocialMovements,NSMs)。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社会运动又呈现出与此前新社会运动不同特征,有学者称之为最新社会运动(NewestSocialMovements)。上述两种社会运动代表了当代最典型社会运动形式,并呈现出诸多新特点。

  • 标签: 新社会运动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世界范围 运动形式
  • 简介:安全”概念强调普通人安全和福利以及他们作为人尊严和幸福。它已成为新研究和政策议程组成部分。安全从出现开始,就在中国学术界得到了讨论,但政府很少使用该术语。就政策领域而言,中国式“安全”路径一个特点就是接受或发展了安全思维并付诸实践,或是殊途同归,但不使用“安全”这一特定术语。然而安全本质却反映在中国内政外交政策中,并且随着国内政策思想而转变为“以人为本”。安全已经嵌入中国安全思维中。作为理解、解释以及更好地分析安全新视角,引入“安全”和“以人为本”是对研究和政策议程一个积极发展。在中国语境中,尽管“以人为本”原则并非人安全最完美的对应物,但它至少表明,当处理国内外与安全相关事务时,个人安全比过去更加重要了。比起接受“安全”这个术语本身,中国更愿意将人民安全(和幸福)作为政策导向。“以人为本”和安全是互相联系和本质一致

  • 标签: 人的安全 以人为本 中国路径
  • 简介:犹太教犹太教是世界上最早'一神教',是犹太民族进入阶级社会后逐渐形成。其基本教义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上帝耶和华,而是按照上帝形象造成。犹太认为自己和上帝有一种特殊关系,即他们是'上帝选民',巴勒斯坦是上帝赐给他们土地。犹太'圣经'内容极其广泛,有以色列和犹太王国编年史、先知训诚、国王制定法律、祭司制定戒条和民间诗歌等,是一部囊括犹太民族历史、宗教、法律和文学'不朽百科全书',对后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重要影响。公元一世纪基督教兴起,基督教学者以犹太教《圣经》为基础,加上耶稣生平事迹编纂成基督教《圣经》。基督教承袭犹太圣经,但认为犹太人后来背约犯罪,上帝乃遣耶稣降世,与人另立约。故称犹太

  • 标签: 犹太民族 基本教义 民间诗歌 赎罪日 橄榄山 希伯
  • 简介:源于羌新论钟智翔(洛阳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文章编号]:1008-6099(1999)02-0067-05缅族是缅甸联邦主体民族,占缅甸全国总人口65%。[1]据人类学和考古学资料证实,缅族不是缅甸土著民族,而是外来迁徙民族,但...

  • 标签: 古羌人 缅甸 白狼语 《白狼歌》 游牧民族 少数民族
  • 简介:保尔·瓦莱里(PaulValery,1871-1945),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杰出代表,文艺理论批评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瓦莱里于1925年被接纳为法兰西学院(Academiefrancaise)院士,1937年,在法兰西学院(CollegedeFrance)教授诗歌,他也是优秀演说家。

  • 标签: 文化价值观 欧洲文化 宗教信仰 基督教 民族
  • 简介:受英国国内福利思潮和实践影响,英国殖民当局从19世纪末开始加强了对新加坡社会行政干预,从自由放任向有序管理发展。针对新加坡实际情况,殖民政府陆续出台了系列社会政策,涵盖教育、住房、卫生、社会福利、劳工、移民和人口诸方面,建立了相对完整、且具有较强稳定性和延续社会政策体系与社会管理机制,给人民行动党社会治理留下了有价值政策遗产。

  • 标签: 新加坡 殖民地 社会政策
  • 简介:第一特性印度尼西亚相当突出特性之一是虚伪或伪善。装模作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印度尼西亚长久以来主要特性之一,自从他们受到外界力量逼迫以掩盖他们自己真实感受或者真实思想或者真实愿望。因为害怕将会遭到给自己带来灾难报应。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真实思想 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