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院信息建设中实现信息标准属于重要措施,本文对目前医院信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标准体系建立未完善、医保信息缺乏对接标准、医疗信息平台尚未健全等)以及医院信息标准缺乏所造成的影响(如影响信息数据质量、信息共享及医保支付,甚至可能导致病人个人信息泄露等),分析影响医院信息数据准确性因素,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对医疗事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医院 信息建设 标准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JCI标准建立标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样本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12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均分为研究、对照2组,对照组患者行重症心力衰竭基础性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JCI标准建立标准护理干预,研究比较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统计并评估组间护理干预后血压指标及治疗依从性,研究组患者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用JCI标准建立标准护理措施应用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其血压指标,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JCI标准 标准化护理 重症心力衰竭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通过标准儿童保健对早期发育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我市分娩的60例婴幼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普通儿童保健,一组为实验组采取标准儿童保健。对婴儿保健后的发育指标和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婴幼儿的发育指标中的智力发育指数(113.2±3.2)、心理运动发育指数(114.5±4.3)、体重(8.6±1.5)和身长(75.3±2.5)均优于的对照组的发育指标(101.3±4.5),(102.4±5.2),(7.2±0.7),(70.1±1.4)t=11.80,9.82,4.63,9.94,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婴幼儿的疾病发生率(6.66%)低于对照组疾病发生率(26.66%),X2=4.3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标准儿童保健对婴幼儿进行保健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婴幼儿的发育指标提升,降低婴幼儿的疾病发生率,标准儿童保健在临床对婴幼儿的治疗保健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婴幼儿 标准化儿童保健 早期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准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镜室接受治疗的患者86例,依据抽签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3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标准护理,统计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诊疗时间与疼痛感均有所改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检验(P

  • 标签: 消化内镜室 标准化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标准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在消化内镜室治疗的患者 108 例进行研究分析,将 108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指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用 P 〈 0.05 表示。 结论: 为消化内镜室中治疗的患者采取标准护理手段,能够改善患者疼痛,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效果,保证患者预后效果,因此标准护理在消化内镜室中具有极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消化内镜室 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传染病护理学实践教学中构筑学生标准病人的新式教学理念和方法,是护理医学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革新性举措,同时也是教学实践中被验证的极为可行的教学策略。本文分析了学生标准病人的概念,统筹了传染病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学生标准病人运用的必要性与必然性,进一步探寻了传染病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学生标准病人融合和应用的具体路径,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可行性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教师标准病人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培训应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肛肠科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 60例 新入职护士,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 ,实施常规培训)和观察组(30例, 实施教师标准病人培训)。对比两组护士的应急能力。结果: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应急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新入职护士实施教师标准病人培训,能够提高其应急能力,该培训方法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 标签: 教师标准化病人 护士规范化培训 应急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重症监护室中对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标准护理方式的效果。 方法:选取自 2018 年 5 月份到 6 月份在我院接受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 80 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 2 组,且每组患者例数分别为 40 例,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配合相关标准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临床症状以及度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明显比观察组患者高,另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95%>85% )。 结论:在对重症室心理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标准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

  • 标签: 标准化护理,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准护理程序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73例,均为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心衰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组,对照组采用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于重症监护室内开展标准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QO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QOL评分(47.62±4.19)分高于对照组(33.61±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GCQ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GCQ评分(77.91±3.89)分高于对照组(45.11±4.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7.37%高于对照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开展标准护理程度可提高其安全性,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程序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分析 消毒供应中心标准手术器械清洗流程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 。方法:本次实验需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研究对象,分别查找 我院 消毒供应中心 2016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0 月的常规清洗流程和 2017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1 月的 标准清洗流程, 这两种方式清洗出的手术器械的无菌合格率和医院感染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常规清洗流程为对照组, 标准清洗流程为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的无菌合格率为 97.39% ,对照组为 83.91 %, 观察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器械用于手术后医院感染率 为 1.15% ,对照组为 11.48 %, 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P< 0.05,具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准清洗流程能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增大检测合格几率,降低医院因手术器械而引发的感染率 ,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为医院控制感染率提供有效手段, 值得推广。

  • 标签: 标准化清洗流程 手术器械 无菌合格率 感染率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标准微量喂养支持及抚触护理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7年 10月 -2018年 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7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5例)采用传统方式喂养支持,观察组( 35例)采用标准微量喂养支持及抚触。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恢复情况、喂养前及出院时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观察组喂养支持期间发生腹胀、呕吐、胃余量偏高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全量肠胃营养時间、呕吐、腹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出院时体重、身长、上臂围、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标准微量喂养支持及抚触护理能够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性的发生率,促进其生长发育。     【关键词】 微量喂养 ; 早产儿 ; 喂养耐受 ; 生长发育 ; 抚触护理     随着近年来对早产儿重症监护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升 [1]。由于早产儿出生时发育不够完善,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导致喂养不耐受发生 ;由于喂养困难,营养吸收能力差,极易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生长发育 [2-3]。传统治疗为了防止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故延迟开奶时间,采用全静脉营养或在部分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加用间断胃管喂养,虽能解决吸吮、吞咽困难等问题,但胃肠功能不全依旧未能有效解决,并易导致感染、栓塞等其他并发症 [4-5]。而早期标准微量喂养,能够刺激胃肠激素释放,促进肠道结构、功能和动力恢复,有助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发育、成熟,虽然营养摄取量较少,但可以加快患儿向胃肠喂养的转变,尽早形成代谢独立 ;且抚触通过对婴儿皮肤的刺激使其身体的消化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让肠道运动加速。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早期标准微量喂养支持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7年 10月 -2018年 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7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29周≤早产儿胎龄≤ 35周, 1 000 g≤出生体重≤ 2 500 g;( 2)出生后 24 h内接受静脉营养基础治疗。排除标准:( 1)存在先天遗传代谢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先天性疾病 ;( 2)存在消化道畸形、内分泌异常 ;( 3)存在宫内窘迫、窒息情况等 ;( 4)进行过外科手术或者发生过其他疾病 ;( 5)出生 5 min内早产儿评分( Apgar) <7分 ;( 6)放弃治疗、转科室等。早产儿家属完全了解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实施。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35例,男 19例,女 16例 ;胎龄 29~ 35周,平均( 32.57±1.89)周 ;出生体重 1 180~ 2 350 g,平均( 1 845.87±207.69) g;身长 36.2~ 46.8 cm,平均( 44.67±2.32) cm。观察组 35例,男 18例,女 17例 ;胎龄 29~ 35周,平均( 31.97±1.52)周 ;出生体重 1 160~ 2 365 g,平均( 1 805.53±212.63) g;身长 35.9~ 46.5 cm,平均( 44.84±2.67) cm。两组早产儿的胎龄、性别、体重、身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喂养方法 给予两组早产儿保暖、预防感染等基础治疗手段。对照组使用传统喂养支持,早产儿出生后 1 d内只给予浓度不超过 12%葡萄糖,从小剂量开始喂养, 2 d后可额外给予早产儿氨基酸, 3 d后给予早产儿脂肪乳剂。后期可由护理人员将上述三种成分配制成营养液,使用输液泵经外周静脉 24 h运输注入。当早产儿可用辅助鼻饲喂养时,由 30~ 40 ml/( kg·d)开始喂养,根据早产儿消化、吸收及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用量,此过程需注意对总热量进行控制。观察组给予早期标准微量喂养支持,早产儿出生后 1 d通过经鼻胃管间歇法注入母乳, 0.5~ 1 ml/( kg·次),每 3小时注入 1次,控制早产儿每天摄入奶量在 6~ 12 ml/kg。若早产儿摄入能量不足,可经肠外进行营养补充。当开始肠内营养后,需对肠外营养辅助补充的热量进行控制。若早产儿病情稳定,可适量增加每天对奶的摄入量。如果发现早产儿出现胃潴留,且潴留量为上次摄入量的 1/3及以上时,减少其对奶量的摄入 ;如果发现早产儿腹胀或其潴留物中出现胆汁样内容物,停止喂奶,待病情好转后继续喂养。     1.2.2 护理方法 ( 1)两组早产儿均放置在暖箱中,用避光布降低强光刺激,减少噪声污染 ;患儿抬高床头 15°~ 30°, 2~ 3 h更换一次早产儿体位。( 2)病情稳定患儿每日接受 2次抚触,在更换体位前进行抚触,抚触顺序即背部 -前额 -头部 -胸部 -腹部 -上肢 -下肢,时长约 5 min。①背部:将早产儿置左侧卧位,护士右手扶持早产儿,左手拇、食指捏脊柱两侧,从臀部至颈部由下而上捏 10下 ;右侧卧位同法操作,然后手平放于背部,从颈部向下按摩至臀部,再从臀部向上迂回运动,反复 4~ 6次。②头面部: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推,用两手拇指从下颌上、下中央向外侧、上方滑动 ;让上下唇形成微笑状,两手掌从前额发迹抚向枕后。③胸部: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上侧向对侧滑动至肩。④腹部:护士两手依次从早产儿的右下腹 -上腹 -左下腹沿顺时针方向画半圆,用右手在早产儿左腹从上画“ L”,由左至右画一个倒的“ L”,避开脐部。⑤四肢:护士用两只手抓住早产儿一只胳膊,交替从上臂至手腕轻轻挤捏,然后从上至下搓滚,对侧和双下肢做法相同。⑥手和足:护士用拇指指腹从早产儿手掌面或脚跟向手指或脚趾方向推进,并抚触每个手指或脚趾。( 3)早产儿接受抚触过程中,可播放中国优生优育协会胎教委员会提供的爱儿胎教音乐的新生儿篇,包括摇篮曲等多首音乐,音量控制在 50 dB,时长 10 min;若早产儿出现烦躁情绪者停止。( 4)吸吮、吞咽功能较差者可在喂养前用橡皮奶头缓慢、轻轻进行口腔刺激,诱发吸吮条件反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于3D全腹腔镜下胰十二脂肠切除术患者行手术室标准护理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进行分割,收集60例行3D全腹腔镜下胰十二脂肠切除术患者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利用数据奇偶排列方式,将其中30例患者设立为实验组,剩余30例均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统一实施3D全腹腔镜下胰十二脂肠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在这一过程中实施基本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原有护理模式基础上予以手术室标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维度变化以及护理满意维度变化。结果: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后,实验组的各个维度指标,包括护理态度、质量以及人文关怀等维度均有明显上升,两组对比存在差异较大,组间差存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标准化护理 3D全腹腔镜 胰十二脂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 : 目的 :建立消癌平片标准特征图谱,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长为 25cm,内径为 4.6 mm,粒径为 5µm)为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 A,以 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 B,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 30℃;检测波长为 300nm。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 90000 。结果: 根据 15批样品特征图谱检测结果,供试品色谱图中呈现 5个特征峰,其中 1个峰应与绿原酸参照物峰保留时间相同,为 S峰,计算各特征峰与 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均 在规定值的 ±10%以内, 信息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别。规定值为: 0.26(峰 1)、 0.65(峰 2)、 1.00(峰 3,即 S峰)、 1.04(峰 4)、 1.08(峰 5)。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可用于消癌平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消癌平片 特征图谱 质量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访视内容的标准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本院手术室人员共计20人,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本次实验,对所选人员的可靠度及建议协调性进行研究。结果: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本次实验过程中选择人员的可靠度为0.84,人员的建议经过肯德尔和谐系数分析人为具有较高的协调性,数据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访视内容中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及三级标准分别有2个、13个及55个。结论:选择可靠度较高的人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意见的协调性,提高术前访视内容标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进而为手术室护士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手术室 护士 术前访视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新版药典颁布后,对阿奇霉素用药标准也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着阿奇霉素药品生产工作,药品生产工艺的优化完善,方可保证所生产的药品符合药典标准要求。因此,本文基于阿奇霉素药典标准提高的背景,以阿奇霉素冻干粉针剂为例,探究药品生产工艺的改进优化方案,为后续其他药品生产工艺的革新优化提供指导。

  • 标签: 阿奇霉素 药典标准 药品生产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限延长对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2020年1月从我院选取50例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第二产程时限大于3h为观察组,在同一时间从我院选取50例第二产程时限<3h的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较低,阴道助产、中转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会阴侧切发生率均显著较高(P

  • 标签: 新产程标准 第二产程时限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产程标准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 7 年 8 月 -201 9 年 10 月我院 78 例产妇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 n= 39 )和观察组( n= 39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新产程标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产后 24h 、产后 2 周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其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 护理后 DBP 及 SBP 值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实施新产程标准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改善血压变化,有利于产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产程标准护理 护理效果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标准四联疗法及序贯疗法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内本院收治的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剩余6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实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量表评分明显更低,治疗有效率更高,对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 标准四联疗法 序贯疗法 不良反应量表 治疗有效率 用药副作用
  • 简介:【摘要】  医院现代与医院信息是紧密联系的。文章提出信息流的概念 ,并指出医院中信息流的质量、速度、覆盖范围和运用效率是医院发展的基本要素。医院信息系统为医院各项工作提供系统性支撑、基础性支撑和服务性支撑 ,并且促使医院文化内涵发生改变。现代医院加强信息基础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性价平衡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培养专业的信息人才队伍与提高全员信息科技素质并重。

  • 标签:   医院信息化   医院现代化   信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