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组成部分,对于其价值的认识,可以将美育价值作为认识的逻辑起点。我国近代美育研究奠基者王国维先生,1903年8月在《教育世界》杂志上发表的《教育之宗旨》一文,对美育之"成人价值"有过以下判断,他提出培养精神能力与身体能力调和发展完全之人物的教育之宗旨,并从"知""情""意"的角度分析了精神之构成,指出"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

  • 标签: 音乐教育 身体能力 论音乐 精神能力 教育世界 王国维先生
  • 简介:花棍舞主要流传于山东省商河县东八里庄地区,是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同时它还具有武术动作的特点,活动起来从肩到脚都要进行施展,充满了节奏感和力道。花棍舞所用到的道具有:花棍和竹板,舞蹈时通常由一人或多人执花辊进行。动作上主要是摇棍或用棍碰击肩、背、肘、两手、两膝、两足以及两棍相击,使铜钱哗哗作响,构成丰富的节奏变化,以此开展舞蹈动作。花棍舞的流传历史悠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趣味和美好愿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业余的消遣娱乐中有了更多的选择。

  • 标签: 花棍舞 高职院校 高职教育 “非遗”
  • 简介:唐朝是我国古代书法的繁蛊时期,同时也是书法正规教育的开创时期。在史书记载中,唐代书法硕果累累,唐书几乎可以与唐诗相媲美。在贞观群臣的大力倡导、推动下,唐朝政府在科举中首设明书科。唐代书法教育在办学、招生、科举考试、教材、教学等方面,积累了一整套的成功经验。对今天我们书法教育的开展、普及、提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 标签: 书法教学 目的 特点
  • 简介:随着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艺术开始从粗浅向深刻、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升华,舞蹈也从简单结构向严谨结构过渡。愈是高级的艺术舞蹈,其舞蹈原本的文化背景就愈是要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舞蹈教育功能的研究就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少数民族舞蹈的含义为切入点,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教育功能进行剖析,从而更深一步探讨其传承的价值。在文化多元化的历史背景下,了解少数民族舞蹈所涵盖的教育功能,同时让少数民族舞蹈被较好的传承与接受,是业界人士在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 标签: 少数民族舞蹈 苗族 芦笙舞
  • 简介:随着教育领域的持续发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当今教育的核心目标,而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以课程为媒介才能开展。因此,针对现有课程的不足,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目的是践行国家教育方针,实现"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进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稳定前行。

  • 标签: 核心素养 高校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
  • 简介:在新的局势之下,一直以来只注重实技基础训练的绘画专业,增加对美术批评的教育可谓迫在眉睫。本文先从艺术与哲学的亲缘关系看美术批评教育对艺术创作者的重要性,接着以比较中韩两国高校绘画学科美术批评教育的现状为出发点,审视美术批评教育缺失引发的后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 标签: 美术教育 批评能力 中韩 绘画专业教育
  • 简介:湘鄂西红色视觉文化审美上具有稚拙、简约和有力度的特点,是革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质朴与崇高的统一,是那个年代敢于奋斗的浪漫英雄主义情怀和肯于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这一“革命体”给我们新时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启示是,新时代美术教育要表现中国精神的力度,展现时代精神的高度,体现人文精神的温度。

  • 标签: 湘鄂西 红色视觉文化 审美元素 美术教育
  • 简介:人类生来需要“旋律性”的音乐,也渴求同等的“节奏性”的音乐。我感觉二者享有同等的权利。如果一作品能将二者加以结合.我将认为它是最完美的乐曲。就我所知道并感觉到的来说,巴赫的作品当之无愧。——巴托克

  • 标签: 短论 作曲 旋律性 节奏性 巴托克 音乐
  • 简介:在听管弦乐队演奏时除了欣赏音响关之外,主要是由从属的组成部分中提取主旋律的素材。主旋律通常由一个组过渡到另一个组,或从一件乐器过渡到另一件乐器,要想跟它的行踪就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科普兰

  • 标签: 短论 作曲 管弦乐队 主旋律 科普兰 乐器
  • 简介:虞龢作于宋明帝泰始六年(470)的《书表》(以下简称虞《表》)是书法史、书论史中的名篇。最早收录于唐张彦远的《法书要录》,后来宋代朱长文的《墨池编》、陈思的《书苑菁华》,直至当今广为流行的《历代书法论文选》等都加收录。

  • 标签: 札记 《书苑菁华》 《墨池编》 书法史 《表》 张彦远
  • 简介:在学术界众多的音乐美学思想中,自律与他律是始终存在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都有相应的支持者。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中国从先秦到现在,对于音乐美学的学术讨论一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律与他律始终保持着两种相对立的观点。想要清楚理解自律与他律还必须了解'音乐有没有内容?'有些人认为音乐是无内容的,比如哲学家卢梭、康德、黑格尔等,如果从音乐的本质出发,音乐本身是以乐音的运动形式存在的,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

  • 标签: 音乐美学 他律论 自律论
  • 简介:节奏缓慢是昆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这在其唱腔与表演上均有所体现。这种“缓慢”表现出了一种“绵延性”,即对于细节与时间的连续的、精细的把握与体验。这造成了昆曲艺术效果的丰富性。就昆曲的唱与演而言,二者的“慢”是互为因果的。作为叙事手法,“绵延”与表现时空大幅跨越的“渡越”相对立。形成昆曲绵延效果的原因,与昆曲的文人化有关。文人参与了昆曲制作并将自己的时间观带入其中。另外,昆曲也会赋予观众一种“体验”式的欣赏效果,既投入又有距离感,并为反抗日常生活的庸常化提供了一种渠道。

  • 标签: 昆曲 绵延 叙事 时间观 体验
  • 简介:净在书法中可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美学因素,净在书法鉴赏活动中可以作为一个方向和指标。本文探讨干净的作品在书法中的反映以及如何做到净,同时以傅山的行草书为例进行阐述。

  • 标签: 书法 傅山
  • 简介:放眼全国书坛主要展览赛事,一大批八〇后书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猛精进,无论是经典技法的继承还是对作品形式的把握都传递出时代应有的信息,并逐渐在当下书坛占据重要位置。纵观当下书坛各类展览,作者年轻化、技法精准化、形式多样化是当下书法界的几大特点。

  • 标签: 书法 散论 王军 继承传统 形式多样化 作品形式
  • 简介:王澍的篆书取法广,涉及方面多,用力斯、冰最久,亦上逮石鼓,下及漠篆,要皆以斯、冰之法而一以贯之,使元明篆书衰鄙之势得以复振,亦为乾、嘉时期小篆书法的审美趣尚奠定了相应基础。王澍研读《说文》,但临古人篆迹知错而不改。其篆书字形驳雄,结构具有差异性;同字异形,有意求变;取其茂美,顺其笔势,偶有楚饰,小讹六书;任意增减,又成饰造,这是他遭以偏旁拼凑、讹字满纸之诟的主要原因。王澍提出圆、瘦、参差的作篆三要,是要在理论上封宋元以来的篆书之弊以纠正。此三要可作如是解:以圆求劲,以瘦求腴,以参差求整齐;圆与劲、瘦与腴、参差与整齐,乃创作申辩证统一之关系;圆、瘦、参差,主要是篆书创作中的方法问题,因此而求得劲、腴、整齐,则主要是审美趣尚问题。此三要的实际价值,不仅适于小篆。也适于其他类型篆书创作。

  • 标签: 王澍 《说文》 篆书创作 风格
  • 简介:本文展示了作者围绕人工智能问题研究所创作的三件作品。这些艺术品不仅探讨了技术问题,更为探讨本体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多样化的计算机手段,但期间他并未用到任何人工智能技术与工具。本文基于一种从观念艺术、学院研究以及科幻文化中抽取出来的推想方式来展开讨论。

  • 标签: 人工智能技术 本体论问题 艺术品 期待 创作过程 观念艺术
  • 简介:音乐考古学文化是建立在考古学文化基础之上,通过考古发现观察到的属于特定时代、地域和人类共同体,并具有共同文化特征的音乐遗存。依据考古发现音乐遗存的共同文化特征,可以将音乐考古学文化划分为若干文化区。每一种音乐考古学文化都包含若干文化因素,音乐考古学诸文化因素的集合,形成一种音乐考古学文化有别于另一种音乐考古学文化的特质。音乐考古学文化功能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考古发现的音乐文化物质资料,探索古代音乐遗存的用途、作用和意义,及其与人类行为方式的关系。

  • 标签: 音乐考古学文化 文化区 文化因素 文化功能
  • 简介:商业插画是艺术作品与商品经济的结合,商业赋予插画以经济价值,插画增加了商业的审美意蕴。商业插画首先是艺术作品,然后才是商品,最终属于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所以,商业插画的价值面向主要有三个层次,即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 标签: 商业插画 价值 审美价值 经济价值 文化价值
  • 简介:戏曲美学有自己特有的一套范畴,如形神、虚实、内外、功法、浓淡、庄谐、雅俗、流派、新陈等,这些范畴不是戏曲自己独自产生的,主要来自比戏曲产生更早的书画艺术、诗歌艺术、音乐艺术等,但在戏曲艺术中又有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现。戏曲演出素有"高台教化"之称,优秀的戏曲作品一定要有崇高的和美好的精神指向,才会有思想的穿透力。在中国的美学中,美和善是不可分的。如果不能做到美与善的统一,这美是不完备的。教化属于美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又是伴随审美过程发生的,所以是美学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化"也属于戏曲美学范畴。

  • 标签: 戏曲美学 范畴 教化
  • 简介:近年来,与中国传统唱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一方面学界对中国传统唱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与梳理,中国传统唱的发展脉络依旧模糊。那么,是否能够在阅读原典的基础上结合并反思前人研究得失,从而进一步观照中国传统唱?因此,本文将在阅读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反刍存在于中国古典文献中的中国传统唱,试图对中国传统唱进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辨析。

  • 标签: 中国传统唱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