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家庭生活中的交往:(1)家庭的含义、类型、作用;家庭关系的确立;孝敬父母的原因和做法。(2)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代沟产生的直接原因、实质、表现;逆反心理的表现、影响及如何正确对待;与父母沟通的方法。2.学校生活中的交往:(1)交往的意义、原则;闭锁心理的含义:男女同学交往的重要性及交往方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情感。(2)师生交往的重要性;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与老师交往、沟通的具体方法。

  • 标签: 交往 学会 社会 家庭生活 逆反心理 家庭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融合教育环境下个体化家庭护理对学龄前期ASD患儿社会交往障碍的康复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确诊收治的90例学龄前期ASD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融合教育环境下个体化家庭康复干预,包括患儿认知行为干预融合、父母参与引导融合、情景体验引导融合、集体娱乐活动引导融合。共干预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采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估患儿孤独症症状。采用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PEP-3)量表评估两组患儿社交能力。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ABC总分、ATEC总分分别为(56.80±13.60)分、(72.30±16.2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40±15.50)分、(87.80±18.30)分;观察组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大肌肉、模仿、自理、体能、沟通总分分别为(36.20±13.00)分、(37.50±19.80)分、(31.50±14.80)分、(39.80±13.70)分、(35.10±12.20)分、(35.80±12.40)分、(46.30±14.80)分、(36.90±16.28)分、(33.40±13.9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80±9.40)分、(22.50±11.70)分、(20.45±14.00)分、(28.20±11.30)分、(24.40±10.20)分、(23.30±12.50)分、(33.40±11.10)分、(21.00±16.90)分、(24.00±12.2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学龄前期ASD患儿实施融合教育环境下个体化家庭康复干预,有助于提高其社会交往意识和沟通能力,强化患儿良好的社交行为,提高认知、社交互动、语言表达与理解、模仿能力,为患儿的全面康复奠定基础。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融合教育 社交障碍 家庭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幼儿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最为重要的内容,又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幼儿教师值得关注的地方。而中班幼儿对于同伴交往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却又存在了诸如不愿意主动与同伴交往、以自我中心为主导等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与幼儿自身、家庭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因素密不可分。教师可通过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提供幼儿同伴交往的机会;教给幼儿同伴交往技能;指导家长培养幼儿同伴交往技能的方法,家园共育等。

  • 标签: 中班幼儿 同伴交往 影响因素 技能培养
  • 简介:摘要:合作游戏是幼儿社交发展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和团队精神。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如何通过合作游戏有效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 标签: 合作游戏 幼儿 交往技能 培养策略
  • 简介:熟人社会是理解中国人交往行为的逻辑起点。熟人社会中的社会关系具有长久性和非选择性的特质,社会交往就成为中国人做人的重要内容,具有长久预期和向内用力两个特点。由此形成了三个重要的交往逻辑:施报平衡、内外有别与以和为贵,交往行为的直接指向是获取良好的人缘,获得熟人社会的肯定性评价。随着乡村社会的剧烈变迁,熟人社会交往逻辑也在发生深刻变革。

  • 标签: 熟人社会 交往逻辑 施报平衡 内外有别 以和为贵
  • 简介:知识整合1.家庭生活中的交往:(1)家庭的含义、类型、作用;家庭关系的确立;孝敬父母的原因和做法。(2)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代沟产生的直接原因、实质、表现;逆反心理的表现、影响及如何正确对待;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 标签: 知识整合 交往 学会 专题 社会 家庭生活
  • 简介:据詹姆逊所述,任何文化文本(文学文本)都是容纳个人政治欲望、阶级话语的一个多元的空间,意识形态和文本叙述在那里相互构成。论文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社会交往为切入点,从工人阶级与中上层阶级在教育背景、交往的方式及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等,来挖掘劳伦斯对工人阶级的偏见态度及其阶级身份的认同危机。

  • 标签: D.H.劳伦斯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偏见 工人阶级 社会交往
  • 简介:儿童通过观察和角色扮演,学习了一些社会技能,如何使儿童学到的技能得以保持,并成为其稳定的人格特征,这就要求家长或教师在儿童做我们期望的行为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并给儿童创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技能的机会。

  • 标签: 儿童社会 培养行为 技能培养
  • 简介:幼儿自主建构游戏中社会交往行为的观解,是对幼儿在自主交往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进行的主客观的观察和总结,以期寻找幼儿在自主建构游戏中社会交往行为的主客观规律,并对主客观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和解析,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与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学研究方式。本文就以武夷山百花幼儿园为例,简要观解幼儿自主建构游戏中社会交往行为的意义、种类划分以及影响因素和举措。

  • 标签: 自主建构游戏 幼儿教育 社会交往行为 观解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技能量表的构成、施测和计分方法及常模。还简要介绍了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社会技能量表是一份可以广泛应用于咨询与治疗、婚姻研究、管理与领导训练、人事选拔、健康心理学等领域的有效工具。

  • 标签: 社会技能 表达性 敏感性 控制性
  • 简介:摘要:目前,幼儿的社会性教育已备受关注和重视,国际21世纪教委会在《论未来教育》中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是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如此可见,做人、做事、共处这三者都离不开为人处世和社会交往,换言之,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也是社会中的人,它具备独立与完整的个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幼儿走向社会,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那么作为幼儿成长监护人和引导者的家长与幼儿教育工作者该如何采取措施呢?下面我们就探讨这个问题。

  • 标签: 大班幼儿,社会性交往,培养,家园共育,幼儿教师
  • 简介:摘要:本次调查是为了研究影响大班幼儿在交往能力的相关因素,因此未完成本次的研究,笔者从大班幼儿教师、家长、学生三个方面入手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回收的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论证影响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相关因素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化哲学是哲学演进的一个维度,作为一种全新的致思方式体现现代哲学向“人”回归。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引领着虚拟交往的繁盛,虚拟交往更好的促进现实社会的发展的同时,它自身与现实交往的矛盾更为显著的表现出来。本为从文化哲学的维度分析社会虚拟性交往的特征和意义,希以形上高度分析现实减少矛盾,趋利避害。

  • 标签: []文化 文明 虚拟交往 现实交往
  • 简介:要清晰地刻画出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至今的社会道德变迁简况,我们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道德自身范畴及其体系的变化,而应放眼于道德所面临的社会境况(尤其是社会交往形态的变换),以及这些境况所衍生的人们对待道德态度的变化。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以及正在迈入的信息社会所分别对应的三种交往形态——有限确定性交往、无限不确定性交往和无限确定性交往所引发的道德变迁及其形成的三种模式是:原村落道德、后村落道德及新村落道德。

  • 标签: 交往方式 原村落道德 后村落道德 新村落道德
  • 简介:具有沟通意识、学会交流技能、能够实现交往,是残障学生有效融入社会、实现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必由之路和难题所在,也是特教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内容。为了提升残障儿童沟通与交往能力,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开展了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探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行动研究,下面一组文章,即该校教师的部分研究成果。

  • 标签: 交往活动 社会化 聋生 特殊教育学校 教育教学 交流技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社会交换理论以酬赏的取得与成本的付出诠释个体的社会人际交往社会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缔结的关系被视作交换关系。现时社会语境之下,随着社会的流动以及时空的压缩,社会交换理论契合社会人际交往的新态势,然则在社会人际交往过程之中同时存在与之相符的问题,是以嵌入社会交换理论探析人际交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理性原则。

  • 标签: 社会交换 人际交往 社会互动
  • 简介: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多种规则系统,社会秩序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这些规则系统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实现社会的有序化。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的规则交往基本上是一种替代型的规则交往,呈现为用法律替代习惯的社会规则交往方式,这种交往方式试图实现一元规则为主导的社会秩序治理。这种规则交往方式在当代中国社会中面临着两个方面的现实危机,善治理念提倡一种参与和共治的思想,基于这种理念,社会规则的交往应当生成一种共生型的规则交往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体现善治理念的基本要素,有助干宴瑚善治殚念的甚本目标。

  • 标签: 习惯 法律 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