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以《墨子》在历时语境中的两种复译本为例,从传播学五要素,即主体、内容、受众、媒介与效果等方面探析中外复译者在话语权建构策略上的异同及深层次原因。综合考虑译者话语权建构的效果及影响来评价典籍复译,为当下国学典籍的海外英译提供启示与借鉴。

  • 标签: 《墨子》复译出版 话语权建构 中外译者比较
  • 简介:墨家所代表的“农与工肆之人”要求改变春秋战国之际纷乱的局面而走向一统,因而提出“尚同”,在政治层面上要求一个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作为新统一秩序的象征。梁启超和郭沫若曾就墨子这一思想是否为民约论各持己见,后来的学者仍聚讼不已。君主专制是墨子尚同说的本质,这与民约论所崇尚的平等、自由、人权等近代政治的思想精髓有着天壤之别。

  • 标签: 墨子 尚同 民约论 专制
  • 简介: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目前,针对《墨子》李译本的研究为数甚少。结合具体实例,从李译本的翻译成果看,李译本中存在文本误释现象,因此,观察造成文本误释现象的主客观原因,探讨译者的翻译策略,正确解读文化差异尤为重要。

  • 标签: 《墨子》李译本 文本误释 翻译策略 文化差异
  • 简介:“墨家哲学是功利主义”是中国哲学界八十多年来的主流观点。郝长墀曾撰文否定了这个观点。他的论证依赖于两个观点:(1)功利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2)墨子以他人为中心。如果郝长墀的翻案成立,显然是对中国哲学史研究非常重要的贡献。这里并不质疑郝长墀的结论,只是试图证明郝长墀对功利主义和墨家哲学的诠释有待商榷。首先,功利主义者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其次,墨子也不是以他人为中心。

  • 标签: 墨子 自我中心主义 功利主义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保障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生作为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中的有生力量,有力的推动了技能型人才的的发展和壮大。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我国中职学生普遍整体素质偏差,缺乏工匠精神,就业竞争力不占优势。因此,本课题探讨如何加强培育中职生的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墨子思想  工匠精神 中职
  • 简介:墨翟,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著名思想家,在墨子一书中谈到了书其计数,督以其正;以规度圆,以矩度方的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军队会计立账作出了贡献。

  • 标签: 墨子 春秋 战国 会计 立账 贡献
  • 简介:《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中最关键的命题“大音希声”不断的被注者予以新的诠释。由于不顾及《老子》的整体思想,这些诠释往往脱离全书主旨和作者本意,使人无从把握《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质所在。本文通过对《老子》及其有关资料的研究,意在指出《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质——非乐,并对其它观点加以分析,兼与墨子的非乐思想比较。

  • 标签: 《老子》 大音希声 非乐 愚民 墨子
  • 简介:墨子学说中包含着丰富的平民思想、劳动思想和科技思想,对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规范与指导价值。推动墨子思想实现的时代转换,有助于为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的墨子——大国工匠,提供思想指引与理论支撑。为此,必须构建以墨子工匠精神为特色的高职育人文化并深入到具体的高职教育实践中。

  • 标签: 墨子 职业教育 高职特色 育人文化 大国工匠
  • 简介:墨子》一书中谈到了许多与军队会计相关的概念、方法、策略、观念、思想,主要表现在书其计数,督以其正;以规度圆,以矩度方;强本节用,开源节流;以人为本,利国利民;百人共财,百工即事五个方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军队会计立账、记账、算账、报账、用账作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墨子 春秋战国 军队 会计 贡献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古代墨家学派作为我国早期职业教育的先驱,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对科学技术的重视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都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借鉴和引导意义。本文通过阐释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探讨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启发路径。

  • 标签: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 融入 新时代 高职人才培养
  • 简介: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中国文化中早期的幸福观念,其与鬼神有着直接的相关性。祭祀神鬼是中国先民祈福必经的进路,天命信仰与幸福获取合而为一。周人提出以德配天,开始反思祭祀行为与幸福结果的直接对应性。孔子、老子、墨子三家承续西周电神与幸福问题之探讨,分别从道德、哲学、信仰三个不同的维度超越西周的天命幸福论。

  • 标签: 鬼神天命道德 幸福
  • 简介:墨子的“节用”思想构成了其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深入挖掘墨子的“节用”思想对于缓解及杜绝当前我国不良消费现象,引导我们当代社会的科学消费,形成合理、理性的消费文化,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 标签: 墨子 节用 科学消费 现实意义
  • 简介: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首创者。他不仅提出“以名举实”的认识论,“天有意志”的鬼神观,“兼相爱”、“交相利”和“尚贤”、“尚同”的政治学说,而且在科技教育方面注重实效、突出创新、采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原理,在几何学、力学、光学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墨子 政治学说 科技教育 贡献
  • 简介:摘要:新时代高职烹饪教育如何吸收我国传统文化智慧并将其古为今用,国家的政策导向给出了思想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出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由此给高级技术烹饪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即在烹饪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这是技师学院烹饪教育在新时代历史征程中的新使命。

  • 标签: 工匠精神 技师学院 烹饪职业教育 融合发展 
  • 简介:一、引言在讨论墨子与亚里斯多德自然哲学时,[1]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两者差别的重要原因是他们有着不同的逻辑学。这里,我用'逻辑学'而不用'逻辑'意在强调意识,而不是存在自身,否则我会说他们有着不同的逻辑。事实上,'逻辑'一词在当代常被当作'规律'的同义词,它意味着某种强制性的力量使一些特定的关系必然出现。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其重要的任务就在于揭示出正确思维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值得注意的是,人们所说的规律,在思维中与客观存在中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前者中的'规律'是可以违反的,即思维事实上可以不按'规律'进行并导致所谓错误;在后者中的'规律'是不能被违反的,如牛顿或爱因斯坦所提出的规律都是大自然必须遵循的,不可能有什么越轨之行为。基于这种考虑,我把逻辑学中的'规律'law统称作'规则'rule,这不仅仅是为了使在不同领域中起作用的因素相区别,而且在本世纪所出现的逻辑研究的进展也要求我们重新

  • 标签: 墨子 亚里斯多德 逻辑学 规律 形式逻辑 辩证逻辑
  • 简介:墨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他提出以“利”为中心的三层次道德教育思想:第一层是道德教育底线,坚决反对“杀彼以利我”、“亏人以自利”;第二层是“兼相爱,交相利”,既可利人也可利己,并将其作为世俗层面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三层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实质,其“利本”道德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标签: 墨子 道德教育 实质 结构 价值
  • 简介:墨子的政治伦理是先秦思想界的一种独特存在。他从自然哲学入手,最后又回到自然哲学。这是先秦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其主要内容包括:以“天志”和“明鬼”为自然哲学基础;以泛道德主义“兼爱”和“非攻”为社会道德规范;以“尚贤”和“尚同”为政治伦理制度保障原则。墨子的政治伦理一直强调无差别、无等级的功利主义,没有实现个体道德价值的突破,也没有实现政治伦理的超越,最终走向了式微和衰落。

  • 标签: 墨子 政治伦理 自然意志 伦理秩序
  • 简介:摘要: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品德是课程思政的任务,课程学习即掌握特点和解决难点的过程,在其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实现德育培养的一种途径,而墨子贤才观、工匠精神等方面的论述对于德育培养非常值得研究应用。本文以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课程为例,针对课程的学习特点和难点,探讨如何将墨子的理论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从而实现培养德技术并重的教书育人目标。

  • 标签: 课程思政  墨子  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  贤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