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黄小准 王春玲 黄璋侃 徐林 殷鑫 毕新宇 车旭 倪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州 51143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北京 100021,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 518035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探究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比较急诊肝部分切除(ER)和经肝动脉栓塞术后二期手术(SH)的合格研究,并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报告的围手术期指标和生存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及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回顾性研究,总样本量556例,其中ER组285例(51.3%),SH组271例(48.7%)。荟萃分析结果显示,SH组的围手术期失血量(WMD=683.61,95%CI:283.36~1 083.86,P=0.0 008)及输血量(WMD=453.43,95%CI:250.27~656.58,P<0.0 001)均少于E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组的1、2、3年总生存率和1、2、3、5年无病生存期与S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ER组5年总生存率低于SH组(HR=1.52,95%CI:1.14~2.03,P=0.005)。结论ER或SH在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近期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别,SH在远期生存方面优于ER。

  • 标签: 癌,肝细胞 自发破裂 肝部分切除 肝动脉栓塞 荟萃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共同抗原相关磷酸酶受体(LAR)在大鼠视觉可塑性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初生Wistar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个组,每组8只,分别于出生后1、3、5、7和9周各处死一组幼鼠。另选取32只10周龄健康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双眼形觉剥夺(BFD)组、氟西汀组和BFD+氟西汀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干预,其余各组根据分组分别进行双眼眼睑缝合2周和/或0.2 mg/ml氟西汀无菌水溶液喂养4周。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皮层LAR和硫酸软骨素多糖(CSPGs)的表达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皮层LAR表达量。结果大鼠视皮层LAR表达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及轴突,CSPGs表达分布于细胞间质;大鼠视皮层LAR和CSPGs荧光强度随周龄的增大出现增强的趋势。出生后1、3、5、7、9周大鼠视皮层LA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3.20)%、(108.37±2.26)%、(113.69±2.33)%、(131.83±3.78)%和(140.11±4.02)%,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0,P=0.001)。大鼠视皮层LA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视觉发育周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标准化β=0.961,P=0.007)。正常对照组成年大鼠视皮层LAR荧光强度最强,氟西汀组、BFD组和BFD+氟西汀组视皮层LAR荧光强度显著下降。正常对照组、氟西汀组、BFD组和BFD+氟西汀组大鼠视皮层LA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2.96)%、(81.02±2.77)%、(71.99±3.09)%和(52.90±2.01)%,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6,P=0.015),其中氟西汀组、BFD组及BFD+氟西汀组LA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0、36.10、41.72,均P<0.01)。结论视皮层LAR可能作为CSPGs特异性受体参与视觉可塑性的调控。

  • 标签: 视皮质 神经元可塑性 白细胞共同抗原相关性磷酸酶受体 氟西汀 硫酸软骨素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