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后方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距体后部距软骨损伤(OLT)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距体后部OL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0~65岁[(38.2±15.9)岁]。依据Hepple分型:Ⅱ型4例,Ⅳ型3例,Ⅴ型6例。依据Elias分区:7区9例,9区4例。病程为13~51个月[(26.2±11.4)个月]。均行踝关节镜后方骨折术联合PRP注射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ROM)。术后1年软骨损伤修复情况采用软骨修复组织磁共振观察(MOCART)评分。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5个月[(15.7±3.7)个月]。手术时间为50~90 min[(63.8±13.3)min]。VAS由术前3.0(3.0,4.0)分减少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1.0(0,2.0)分、1.0(0,1.5)分;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6.1±11.8)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84.8±9.5)分、(92.9±8.6)分;踝关节ROM由术前(48.5±7.5)°增加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61.9±10.3)°、(65.4±11.8)°(P均<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依据AOFAS踝-后足评分,优11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2%。术后1年MOCART评分为40~85分[(70.4±14.2)分]。所有患者术后无坏死、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例在康复训练时有轻微一过性疼痛,经非手术治疗后改善。结论对于距体后部OLT,踝关节镜后方骨折术联合PRP注射可减轻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同时有效修复软骨损伤,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软骨 距骨 关节镜 富血小板血浆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联合创跟术治疗合并隐匿性高弓足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合并隐匿性高弓足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6~62岁[(40.3±15.1)岁]。均采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联合创跟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1年足负重侧位跟倾斜角、Meary角、内侧楔高度及后足长轴位跟外翻角,评估性结构及足部力线改善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踝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程度。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年[(1.6±0.6)年]。跟倾斜角由术前(24.6±5.3)°降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22.5±4.9)°、(22.3±5.0)°;Meary角由术前6.6°(5.2°,7.6°)降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2.5°(0.5°,3.8°)、2.1°(0.5°,3.2°);内侧楔高度由术前(24.3±5.3)mm降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22.3±4.8)mm、(22.3±4.6)mm;跟外翻角由术前-7.1°(-10.3°,-5.9°)增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2.3°(-2.5°,4.5°)、2.4°(-1.6°,3.8°)(P均<0.01)。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跟倾斜角、Meary角、内侧楔高度及跟外翻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6.8±8.7)分增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81.0±5.9)分、(88.6±3.6)分(P均<0.01),术后1年时优4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VAS由术前2.5(2.0,4.0)分降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2.0(1.3,2.8)分、1.0(0.0,2.0)分(P均<0.01)。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AOFAS踝-后足评分、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后经换药后愈合。患者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期间未见畸形及关节不稳复发。结论对于合并隐匿性高弓足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联合创跟术可以在稳定踝关节的同时矫正后足力线、改善功能、缓解疼痛。

  • 标签: 关节不稳定性 足畸形 截骨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