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氢吗啡酮不同镇痛方式对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三阶梯镇痛方案效果不佳的顽固性癌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组(HV组)和氢吗啡酮鞘内自控镇痛组(HI),每组30例。HV组静脉给予氢吗啡酮注射液,HI组鞘内给予氢吗啡酮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0 d。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2 h、4 h、24 h、48 h、10 d,采用数字分级评分(NRS)评估两组镇痛效果;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爆发痛(BTP)的发生次数;采用Ramsay评分对患者镇静效果进行评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间点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细胞活性的变化;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0 d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HI组患者NRS评分、BTP、Ramsay评分和PSQI评分与HV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RS:t=0.45,0.91,0.52,1.19,0.97,1.92;BTP:t=0.34,1.88,0.86,1.71,1.22,0.76;Ramsay:t=0.56,0.46,0.63,0.22,0.99,0.14;PSQI:t=0.86,1.25,1.46,1.05,0.57,1.93;均P > 0.05)。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CD3+、CD4+和CD4+/CD8+细胞活性均升高,且HI组均高于H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3+:t=3.72,3.12,2.85,3.13,2.44;CD4+:t=3.62,2.45,3.31,3.19,2.70;CD4+/CD8+:t=3.10,2.74,2.83,3.24,3.41;均P < 0.05)。HI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7/30),稍低于HV组的26.00%(1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P=0.100)。。结论氢吗啡酮鞘内给药相比于静脉给药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可以有效镇痛,降低爆发痛发生次数,提高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可以改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 标签: 癌性疼痛 疼痛,顽固性 氢吗啡酮 镇痛,病人控制 睡眠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