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大鼠回肠造口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和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影响。方法取周龄相似(10~13周)体重相近(340~370 g)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嗜酸乳杆菌组、布拉式酵母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行回肠造口术。分别予嗜酸乳杆菌、布拉式酵母菌及常规饮食不同干预。于第10天评估血清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小肠推进率、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DET)和粪便布里斯托(Bristol)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并比较3组间菌群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分析。结果术后第10天布拉氏酵母菌组和嗜酸乳杆菌组体重、PA、ALB均高于对照组[(287.67±20.00) g比(263.67±18.25) g比(231.00±19.56) g、(194.27±6.76) mg/L比(186.00±9.23) mg/L比(166.09±3.77) mg/L、(20.14±2.06) g/L比(19.81±1.91) g/L比(15.67±1.17)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051、26.013、11.987,P<0.01);小肠推进率、DET、Bristol评分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6.16±7.93)%比(42.18±3.73)%比(46.08±5.38)%、(4.50±1.05)比(5.00±1.10)比(7.33±0.82)、(4.45±0.19)比(4.60±0.19)比(5.52±0.26)、(58.28±20.85) ng/L比(51.00±18.10) ng/L比(99.44±41.90)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48、13.876、43.382、4.883,P<0.05)。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分析显示,益生菌组的梭菌属-产气荚膜梭菌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线性判别分析值=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制剂有助于促进回肠造口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减少并发发生。

  • 标签: 回肠造口 益生菌 嗜酸乳杆菌 肠道菌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确诊醛固酮腺瘤和单侧肾上腺增生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肾上腺醛固酮高分泌组织,改善预后,选择肾上腺全切术还是部分切除术,尚存争议。本文对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的疗效、安全性、术后皮质醇水平、术后复发及手术技术等情况进行探讨。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 手术 复发 疗效
  • 简介:摘要患者为青年女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1个月余为首发症状就诊,查外周血三系均减低,其中血小板减低显著,查骨髓象无明显异常,外院送检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回报无明显异常,颈部淋巴结活检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使用常规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效。本病常易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恶性淋巴瘤、淋巴结核,应注意鉴别。

  • 标签: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发热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后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24眼。试验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对照组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并比较2个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IOL)偏心量、主观视觉质量及术后IOL倾斜度、并发生发生情况。结果2个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2,P=0.729)。2个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6,P=0.939)。术后1个月、3个月2个组患者IOL水平偏心量、垂直偏心量及总偏心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IOL在水平方向倾斜度和总倾斜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IOL在垂直方向倾斜度和总倾斜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分别为2.85±0.24、3.30±0.36和3.43±0.42,对照组分别为2.34±0.23、2.65±0.44和2.57±0.39,均较术前的1.31±0.22和1.19±0.17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术后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大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联合应用囊袋张力环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安全性好,疗效稳定,并能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

  • 标签: 超高度近视 白内障 囊袋张力环 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和保存日益受到重视。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发布了最新的青春期后恶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和治疗后妊娠的临床实践指南,对生育力保护和保存策略的实施,抗肿瘤治疗性腺毒性的风险评估,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生育力保存,抗肿瘤治疗后妊娠等给出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导意见。指南提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在不影响抗肿瘤治疗的情况下,对青春期后肿瘤患者选择合适的生育力保存方案。

  • 标签: 肿瘤 生育力保护 不育 妊娠 指南 解读
  • 简介:摘要确诊为醛固酮瘤及单侧肾上腺增生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PA)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切除肾上腺醛固酮高分泌组织,改善预后。目前研究显示,肾上腺部分切除术与肾上腺全切术治疗PA均可获得临床治愈,但术式选择仍存在争议。本文探讨不同术式治疗不同PA亚型的疗效与安全性、术后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术后复发以及手术技术等情况,以寻找不同PA亚型的最佳手术方式,使患者获益最大。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部分切除术 肾上腺全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北京地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AOM)治疗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收治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1 963例,总结其人口学特征,并收集患者入院后30、120、365 d的临床资料,AOM治疗及健康基本补充剂使用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OM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1 963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住院时年龄65~102(79.3±7.2)岁,≥80岁患者占56.7%(1 113/1 963);男性患者占30.8%(604/1 963),女性患者占69.2%(1 359/1 963);股骨颈骨折8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 07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40例。综合3个时间点,在髋部骨折后1年内,33.0%(648/1 963)的患者接受过AOM治疗,71.0%(1 394/1 963)的患者使用过健康基本补充剂。入院后30、120、365 d患者AOM治疗率分别为23.0%(451/1 963)、17.9%(353/1 963)、21.0%(412/1 963),健康基本补充剂使用率分别为59.0%(1 158/1 963)、45.0%(883/1 963)、38.0%(746/1 9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粗比值比(OR)=0.645,95%可信区间(CI) 0.495~0.840]、男性(粗OR=0.760,95% CI 0.581~0.996)、共管模式(粗OR=3.025,95% CI 0.973~9.405)、居住地农村(粗OR=0.523,95% CI 0.388~0.704)、AOM服用史(粗OR=7.612,95% CI 2.227~26.020)、既往骨质疏松史(粗OR=5.065,95% CI 3.149~8.147)、骨质疏松评估(粗OR=1.379,95% CI 1.105~2.451)是AOM治疗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调整后OR=0.618,95% CI 0.488~0.781)、男性(调整后OR=0.716,95% CI 0.565~0.908)、居住地农村(调整后OR=0.492,95% CI 0.375~0.645)是AOM治疗的危险因素;共管模式(调整后OR=2.632,95% CI 1.004~6.897)、AOM服用史(调整后OR=4.870,95% CI 2.080~11.402)、既往骨质疏松史(调整后OR=4.804,95% CI 3.253~7.096)、骨质疏松评估(调整后OR=1.393,95% CI 1.041~1.862)是AOM治疗的保护因素。结论北京地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AOM治疗率偏低。年龄≥80岁、男性、在农村居住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治疗率较低,可采取共管模式,术前进行骨质疏松诊断与评估,提高骨质疏松治疗率。

  • 标签: 髋骨折 骨质疏松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老年人 双膦酸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