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作者: 戴鹏飞 亓晓琳 刘明娜 李翔 李颖 高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济南 250021;西安市第四医院 710004,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济南 250021,西安市第四医院 710004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患者16例(19眼),术后随访1年以上且随访资料完整。其中包括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6眼,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8眼,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5眼。随访12~32(17.1±1.3)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及随访时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散光度、等效球镜度(SE)、平均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植片排斥反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前BCVA为光感~0.25,其中小于0.10者10眼,0.10~0.25者9眼;末次随诊时为0.12~0.80,其中0.10~0.25者5眼,0.30~0.40者5眼,≥0.50者9眼。视力(标准对数视力表)提高2.00~8.00(5.3±1.8)行。术前角膜散光0.50~2.60(1.62±0.57)D,末次随诊时1.30~4.20(2.56±0.87)D;术前SE -4.00~+1.25(-1.29±1.86)D,末次随诊时-7.50~+8.00(-0.48±3.84)D;术前角膜曲率42.78~45.38(44.24±0.95)D,末次随诊时39.20~45.06(43.12±2.22)D;术后12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较术后1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8%。末次随诊时测量植床厚度为20~39(29.4±6.1)μm。术后并发症为1眼术中植床微小穿孔,1眼术后首日可见植片、植床层间少量积血,处理后病情稳定。所有患者末次随诊时均可见角膜植片与植床紧密贴合且透明,未见松线、层间积液及植片免疫排斥反应,未见营养不良病变复发。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大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安全方法,术后散光较少,视力较好。

  • 标签: 飞秒激光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大泡技术 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角膜接触镜相关感染性角膜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以期对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观察2009年7月到2019年6月因配戴角膜接触镜发生感染性角膜炎而住院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高危护理行为、症状体征、角膜感染灶特点、病原学检查结果、治疗经过以及病情转归。结果:共20例患者(23眼)纳入本研究,女12例,男8例,平均年龄21.4岁。连续数日配戴及自来水清洗镜片占高危护理行为72%(8/11)。最常见临床症状是眼异物感、疼痛、眼红及视力下降。溃疡位于视轴区及视轴旁区15眼(65%),位于周边区8眼(35%)。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为35%(8/23),4眼为棘阿米巴感染,其中2眼合并表皮葡萄球菌感染;3眼为铜绿假单胞杆菌感染;1眼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6眼(70%)药物治愈,7眼(30%)手术联合药物治愈。治疗效果佳为8眼(35%),效果良好为9眼(39%),效果差为6眼(26%)。结论:连续数日配戴及自来水清洗镜片是引发接触镜感染重要危险因素;溃疡好发于视轴及视轴旁区;棘阿米巴原虫及铜绿假单胞杆菌是感染最常见病原体。经过及时合理药物及手术治疗,多数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感染性角膜炎 高危因素 临床特征 治疗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配戴角膜塑形镜中低度近视患者55例(109眼),男28例,女27例,年龄(12.1±3.7)岁,等效球镜度(SE)为(-2.97±1.56)D。在配戴前及戴镜后1 d、1周、1个月,采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检查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相关参数,如变形幅度比(DAR)、综合半径(IR)、水平方向Ambrosio相关厚度(ARTh)、硬度参数(SP-A1)以及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Pentacam检查角膜曲率;角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中央角膜厚度(CCT)和中央角膜上皮厚度(CET)。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角膜生物力学指标、屈光度和角膜形态变化;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各生物力学指标间相关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裸眼视力(UCVA)明显提高,1个月时均达到0 LogMAR。CBI在配戴后1个月内逐渐上升,1个月时最高,配戴后1 d、1周、1个月较配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2, P<0.001)。IR在配戴后上升,1周时处于最高值,配戴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1, P=0.027)。ARTh在配戴后下降,1周时最低,配戴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2, P<0.001)。CBI与SE呈正相关(r=0.21, P=0.003),与CET呈负相关(r=-0.16,P=0.041);与CCT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个月内,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有下降趋势,主要变化指标为CBI。SE越低,CET越厚;CBI改变越小,角膜安全性越高。

  • 标签: 角膜生物力学 等效球镜度 角膜厚度 角膜塑形镜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LASEK或FS-LASIK且1年随访期资料完整高度近视患者75例141眼病历资料,其中接受LASEK者28例56眼作为LASE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为(-8.29±1.64)D;接受FS-LASIK者47例85眼作为FS-LASI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为(-7.97±1.38)D。采用小数视力法记录术眼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术后裸眼视力(UCVA);采用主觉验光法测定术眼等效球镜度。评估2个组术眼术后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以及术后并发症,其中有效性指数为术眼术后UCVA与术前BCVA比值,安全性指数为术眼术后BCVA与术前BCVA比值,稳定性为术后6个月与12个月间等效球镜度差异,可预测性为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屈光度在±0.50 D以内眼数比例。结果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LASEK组和FS-LASIK组术眼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LASEK组术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8±0.30)D和(0.10±0.3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6,P>0.05);FS-LASIK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术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0±0.32)D和(0.01±0.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7,P>0.05),2个组术后屈光稳定性较好。术后12个月,LASEK组和FS-LASIK组等效球镜度在±0.50 D以内者分别占91.1%(51/56)和96.4%(82/85),2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8,P>0.05)。术后12个月LASEK组4眼出现角膜上皮下混浊,术后BCVA小于术前。结论LASEK和FS-LASIK矫治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角膜上皮下混浊是引起LASEK术后BCVA下降主要原因。

  • 标签: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和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PCE)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高度近视患者共144例(144眼),分为3组,每组各48例(48眼),分别行SMILE、FS-LASIK及LASEK。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角膜顶点PCE及2 mm、4 mm直径平均PCE。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量(△PCE)为术后PCE与术前PCE差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组内及3组间PCE和△PCE进行比较。术后6个月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3组△PCE与中央角膜厚度(CCT)、透镜厚度/切削深度(LT/AD)及剩余基质床厚度(RBT)进行分析。结果:3组PCE仅在角膜4 mm直径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9,P<0.001),术后6个月,SMILE及FS-LASIK组PCE小于LASEK组(F=9.75,P<0.001)。3组△PCE在角膜各区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角膜中央后表面术后1个月较术前轻微后移(P=0.001),至术后6个月时回弹至术前高度。SMILE组及LASEK组术后1个月4 mm直径角膜后表面较术前均有轻微前移(P<0.05),至术后6个月维持稳定。FS-LASIK组PCE在角膜各区域及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2 mm环及4 mm环△PCE与AD呈轻度正相关(r=0.31,P=0.029;r=0.30,P=0.039),其余参数间均无相关性。结论:SMILE、FS-LASIK及LASEK矫正高度近视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无差异;3种方式矫正高度近视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均有较好稳定性。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角膜后表面高度
  • 简介:当前在以民生和信息为特征司法活动中,媒体围观法律事件处置成为常态。从法律事件处置中媒体围观负效应及其应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针对当前法律工作者在处置媒体围观法律事件时困惑,即特权、富贾、警察、法官、专家、权威、学者卷入法律事件时被媒体"猎获示众",媒体引导大众围观法律事件处置,指责成为常态,法律事件被消费,民众心中产生"什么都不能信任"不满。从实证资料、理论分析到实践应用层层推进,提出构建新媒体时代围观法律事件秩序,呼吁围观网民、手机持有者等民众加强媒介素养,共同营建富有理性和人性拟态生存环境。

  • 标签: 媒体围观 阳光执法 去媒体化 法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