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67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在老年(年龄≥65岁)胶质母细胞(GBM)中的表达以及性别、卡氏(KPS)评分、切除程度和放化疗等临床因素与老年GBM患者预后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对象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至2018年间收治的老年GBM患者,共54例。采用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SP)检测Ki67表达情况,采用Sanger测序的方法检测IDH突变情况。最终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Ki67指数、IDH突变、性别、KPS评分、切除程度以及放化疗是否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相关性。结果54例老年GBM患者均没有检测到IDH突变。单因素分析表明,Ki67指数(P=0.033)、KPS评分(P=0.008)和切除程度(P<0.001)是与老年GBM患者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之一。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放化疗与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进行放疗(P=0.002)和化疗(P=0.034)的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期。而性别(P=0.467)与本组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放疗(OR值2.446,P=0.009)及切除程度(OR值6.976,P<0.001)是老年GBM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IDH突变在老年GBM中确实罕见,提示老年GBM患者往往具有预后不良的分子病理学表型。Ki67、KPS评分、切除程度和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 标签: 老年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 Ki67 IDH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序列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的模型对儿童髓母细胞(MB)分子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0例原发性MB患儿的MRI及临床资料,简单随机抽样选出50例患儿作为训练集,另外50例患儿作为测试集。训练集包括5例WNT激活型MB(WNT),5例SHH激活型MB(SHH),28例非WNT/SHH激活型Group3型MB(Group3),12例非WNT/SHH激活型Group4型MB(Group4),测试集包括11例WNT,3例SHH,24例Group3,12例Group4。从5 929个在人工勾画的肿瘤区域提取的三维影像组学特征中选择稳健、非冗余的特征,进一步采用Boruta算法选择最优特征,将筛选出的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训练集(50例)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并在测试集(50例)进行评估。结合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特征,建立随机森林联合预测模、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结果包含13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分子亚型进行预测,在测试集中,WN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3 1,SHH、Group3、Group4的AUC值分别为0.673 7、0.519 2、0.705 0,在加入临床特征后,测试集中WNT和SHH的AUC值提升至0.944 1和0.819 1。结论多序列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对儿童MB WNT和SHH分子亚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以为患儿个性化诊疗提供决策支持。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影像组学 分子亚型 儿童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髓母细胞患儿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髓母细胞的患儿7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EFS)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的生存率,Cox模型比例风险评估行多因素分析。结果Log-rank检验示:高NLR组(NLR>4.94)的5年PFS率和OS率(22.2%、22.2%)低于低NLR组(NLR≤4.94)(45.6%、5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S:P=0.009,OS:P=0.001);高PDW组(PDW>15.90)的5年PFS和OS(52.3%、66.5%)高于低PDW组(PDW≤15.90) (27.1%、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S:P=0.032,OS:P=0.0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切除程度(PFS:P=0.006,OS:P=0.009)、术后是否放疗(PFS:P=0.011,OS:P=0.001)是影响儿童髓母细胞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示:术后未进行放疗(PFS:P=0.048,OS,P=0.008)、NLR>4.94(PFS:P=0.023,OS:P=0.003)及PDW≤15.90(PFS:P=0.028,OS:P=0.006)是影响儿童髓母细胞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NLR的升高和PDW的降低,儿童髓母细胞患者的预后越差,NLR和PDW可能为儿童髓母细胞患儿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 标签: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分布宽度 髓母细胞瘤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自然杀伤T细胞(NK-like T细胞)在胶质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34例胶质患者为实验组,以12例健康自愿者为实验对照组,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别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3 ml外周血内单核细胞(PBMCs),流式细胞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内CD3、CD45、CD16和CD56的表达情况,应用t检验分析比较NK-like T细胞占CD3+和CD45+细胞的比例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外周CD3+CD16+NK-like T细胞在CD3+和CD45+细胞中比例和临床KPS评分的关系;用胞内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的方法,t检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和γ-干扰素(IFN-γ)+细胞占CD3+CD16+NK-like T细胞比例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外周血中CD3+CD16+NK-like T细胞在CD3+和CD45+细胞中比例明显下降[(8.772±2.704)%比(22.07±3.071)%,t=3.786,P<0.01;(3.027±1.033)%比(9.449±1.720)%,t=3.498,P<0.01)],并且CD3+CD16+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能力(TNF-α+细胞和IFN-γ+细胞比例)明显下降[(42.24±4.12)%比(19.12±3.81)%,t=3.125,P<0.01;(41.13±5.02)%比(20.85±3.93)%,t=2.192,P<0.05)];IFN-γ+细胞和TNF-α+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下降明显(201.00±11.22比95.71±4.19,t=3.483,P<0.01;147.25±6.39比87.45±3.66,t=2.883,P<0.01);CD3+CD16+ NK-like T细胞在CD3+细胞或CD45+细胞中比例和临床KPS评分明显相关(r=0.186、0.207,P<0.05)。结论胶质改变了外周血CD3+CD16+ NK-like T细胞的比例和功能,CD3+CD16+ NK-like T细胞参与了胶质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胶质瘤 免疫 自然杀伤细胞 CD3+CD16+ NK-like 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卷曲蛋白1(FZD1)对神经胶质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方法将U118细胞分为低氧0、24、48 h组,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FZ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U118细胞分为对照Ⅰ组、对照短发卡RNA(shRNA) Ⅰ组、sh-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组、对照Ⅱ组、对照shRNA Ⅱ组、sh-FZD1组。利用脂质体法将对照短发卡RNA(Control shRNA)、HIF-1α shRNA、FZD1 shRNA转染胶质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小室迁移(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HIF-1α、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或克鲁斯卡尔-沃利斯(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低氧24 h和48 h组细胞FZ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低氧0 h组(mRNA水平:2.46±0.39,3.54±0.44比1.00±0.04,F=83.537,P<0.01;蛋白水平:1.41±0.06,1.85±0.09比1.06±0.06,χ2=7.200,P<0.01)。sh-HIF-1α组HIF-1α和FZD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shRNA Ⅰ组(HIF-1α:0.50±0.06比1.03±0.03、0.97±0.03,χ2=7.200,P<0.01;FZD1:0.60±0.06比1.03±0.04、0.96±0.04,χ2=7.200,P<0.01)。培养24、48、72、96 h后,sh-FZD1组细胞活性低于对照Ⅱ组和对照shRNA Ⅱ组(24 h:0.159±0.006比0.204±0.008、0.216±0.008;48 h:0.218±0.009比0.329±0.009、0.331±0.009;72 h:0.296±0.007比0.447±0.011、0.472±0.013;96 h:0.361±0.008比0.563±0.013、0.582±0.015,F=32.790,P<0.01)。sh-FZD1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低于对照Ⅱ组和对照shRNA Ⅱ组(238.00±21.28比343.00±17.35、371.69±21.28,χ2=7.200,P<0.01)。sh-FZD1组细胞迁移数目低于对照Ⅱ组和对照shRNA Ⅱ组(18.33±2.52比31.33±3.51、36.67±2.08,χ2=6.880,P<0.01)。sh-FZD1组FZD1、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Ⅱ组和对照shRNA Ⅱ组,而E-钙黏蛋白表达高于对照Ⅱ组和对照shRNA Ⅱ组(FZD1:0.33±0.06比1.05±0.05、0.97±0.03,χ2=7.200,P<0.01;波形蛋白:0.65±0.06比1.00±0.02、0.96±0.03,χ2=6.880,P<0.01;N-钙黏蛋白:0.37±0.04比1.02±0.03、0.89±0.02,χ2=7.200,P<0.01;E-钙黏蛋白:2.07±0.09比0.96±0.04、1.02±0.05,χ2=6.489,P<0.05)。结论FZD1参与调控胶质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

  • 标签: 胶质瘤 卷曲蛋白1 增殖 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质硬度通过yes相关蛋白(YAP)促进脑胶质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机制。方法在不同基质硬度条件下培养人脑胶质U87细胞株,0.2、16.0和64.0 kPa 3种硬度分别代表正常大脑、胶质和极度僵硬。以CCK8实验检测胶质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YAP细胞定位的改变,以实时定量PCR检测YAP靶基因CTGF、CRY61的表达,以蛋白印迹实验检测YAP及细胞增殖信号Akt、ERK 1/2的磷酸化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印迹实验检测EMT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Twist的表达。在软、硬基质3D培养下检测VM形成的情况。转染shYAP慢病毒后,检测YAP干扰对基质硬度作用于胶质细胞的增殖、间质蛋白(Vimentin和Twist)表达和VM形成的影响。结果随着基质硬度的增高,胶质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其增殖信号通路Akt、ERK 1/2的磷酸化表达增加(均P<0.05),胶质细胞的YAP核转位增加,磷酸化YAP的表达逐渐下降(P<0.05),而CTGF和CRY61基因的表达均升高(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印迹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基质硬度的增高,EMT元件Vimentin、Twist的表达增高,上皮标志E-cadherin的表达减低(均P<0.05)。与软基质3D培养下相比,硬基质培养条件下U87细胞VM管样结构的形成增多(P<0.05)。干扰YAP的表达可减低较高的基质硬度促进胶质细胞增殖、Vimentin和Twist的表达以及VM形成的作用(均P<0.05)。结论基质硬度可通过YAP促进胶质细胞的增殖、EMT以及VM形成,靶向调控基质硬度和YAP可能可以作为胶质治疗的新策略。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质硬度 Yes相关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血管生成拟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Ⅱ级脑胶质的疾病特征和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71例WHO Ⅱ级脑胶质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无症状组(34例)和有症状组(23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疾病特征和预后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有症状组比较,无症状组肿瘤侵犯功能区的比率较低[分别为58.2% (138/237)、38.2% (13/34),P=0.041],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TERTp)是否突变、1p/19q是否共缺失,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术后肿瘤的全切除率分别为94.1 %(32/34)、78.5% (186/237),行放疗的比率分别为97.1%(33/34)、78.5% (186/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1~86.0个月(中位数为43.0个月),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8%(3/34)、27.4%(65/237),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5.5(28.5~80.0)个月、43.0(1.1~86.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随访期无症状组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有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犯功能区(HR=2.048, 95%CI:1.017~4.125, P=0.045)和复发(HR=0.009, 95%CI: 0.002~0.038, P<0.001)是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有、无症状不是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1.570,95%CI: 0.200~12.346, P=0.668)。结论无症状与有症状WHOⅡ级脑胶质患者比较,肿瘤位于功能区的比率和术后复发率低,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更长,病理学特征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疾病特征 预后 低级别 无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D3(HOXD3)在胶质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胶质基因组图谱(CGGA)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1001例胶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转录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分级胶质间HOXD3表达水平的差异;并根据HOXD3表达水平的均值,分别将CGGA和TCGA数据库中的患者分为HOXD3低表达组与HOXD3高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HOXD3高表达组与HOXD3低表达组间生存期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HOXD3对胶质患者预后的影响;最后通过基因本体(GO)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以及基因富集分析(GSEA)探究HOXD3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HOXD3与其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HOXD3的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病理分级的升高逐渐升高(CGGA数据中Ⅱ、Ⅲ、Ⅳ级胶质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37±0.085、1.323±0.125、1.652±0.083;TCGA数据中Ⅱ、Ⅲ、Ⅳ级胶质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82±0.008、0.177±0.014、0.259±0.016),不同病理分级间HOXD3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HOXD3低表达组相比,HOXD3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GA数据显示HOXD3表达水平(HR=1.348,95%CI:1.171~1.552,P=0.000)、肿瘤病理分级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状态为胶质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TCGA数据显示HOXD3表达水平(HR=2.147,95%CI:1.252~3.681,P=0.005)、年龄、肿瘤病理分级和IDH1突变状态为胶质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3)GO分析、KEGG分析和GSEA结果均提示HOXD3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HOXD3的表达水平与多种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OXD3为胶质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生物学功能与胶质细胞的周期调控相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同源盒基因D3 预后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楼皂苷Ⅱ对胶质增殖,侵袭及耐药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重楼皂苷Ⅱ对胶质细胞系T98G和LN18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重楼皂苷Ⅱ对胶质细胞系T98G和LN18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E-cadherin、Snail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结果重楼皂苷Ⅱ能抑制胶质细胞系T98G和LN18的增殖,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更强。T98G 24、48和72 h的IC50分别为(5.82±0.32)、(3.57±0.07)、(1.48±0.35)µmol/L。LN18 24、48和72 h的IC50分别为(6.83±0.11)、(4.28±0.29)、(2.66±0.22)µmol/L。T98G和LN18分别以2、4和6 µmol/L重楼皂苷Ⅱ处理24 h后,侵袭细胞面积占小室面积的百分比明显低于T98G和LN18以0 µmol/L重楼皂苷Ⅱ处理24 h后的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发现与未经重楼皂苷Ⅱ处理的胶质细胞相比,T98G与LN18中E-cadherin的表达较高(F=85.56,P<0.05;F=60.80,P<0.05),Snail的表达较低(F=25.34,P<0.05;F=48.28,P<0.05)。不同浓度替莫唑胺与重楼皂苷Ⅱ联合使用时,药物相互作用系数(CDI)均<1,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与未经重楼皂苷Ⅱ处理的胶质细胞相比,T98G与LN18中MGMT的表达受抑制(F=40.38,P<0.05;F=48.44,P<0.05)。结论重楼皂苷Ⅱ能抑制胶质的增殖、侵袭并提高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重楼皂苷Ⅱ 侵袭 替莫唑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溴结构域的蛋白9(BRD9)在神经胶质细胞中的作用及对细胞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转导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VGP12、U118和U87细胞BRD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法将对照短发卡RNA(shRNA)和BRD9 shRNA转染U87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小室迁移(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裂解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SOCS3、STAT3、磷酸化STAT3等蛋白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或克鲁斯卡尔-沃利斯(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U118和U87细胞BRD9表达高于SVGP12细胞(mRNA水平,3.096±0.281、2.719±0.474比1.010±0.031,χ2=5.956,P<0.01;蛋白水平,0.829±0.040、1.115±0.092比0.108±0.025,χ2=7.200,P<0.01)。敲减BRD9表达细胞增殖低于对照组和Control shRNA组(24 h,0.137±0.031比0.209±0.051、0.191±0.032;48 h,0.169±0.036比0.313±0.053、0.286±0.035;72 h,0.208±0.042比0.409±0.062、0.378±0.053,F=3.729,P<0.0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低于对照组和Control shRNA组(80.000±4.583比159.300±10.210、160.300±10.260,χ2=5.422,P<0.01)、细胞迁移低于对照组和Control shRNA组(28.670±3.512比69.330±4.509、57.330±4.041,χ2=7.200,P<0.01)、上调裂解Caspase-3(1.358±0.038比0.723±0.014、0.677±0.014,χ2=7.200,P<0.01)、bax(1.987±0.080比0.553±0.047、0.736±0.019,χ2=7.200,P<0.01)和SOCS3蛋白(1.510±0.033比0.865±0.024、0.841±0.037, χ2=5.956,P<0.01)表达高于对照组和Control shRNA组,磷酸化STAT3蛋白低于对照组和Control shRNA组(0.128±0.021比0.289±0.026、0.262±0.018,χ2=6.48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敲减BRD9抑制神经胶质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并调节细胞内SOCS3/STAT3信号转导。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室管膜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首次行手术治疗的156例颅内室管膜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肿瘤的部位、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切除程度及术后是否化疗和放疗对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果15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4.5~84.0个月,中位数为33.5个月。末次随访时死亡36例(23.1%);存活120例(76.9%),其中未复发96例(80.0%),复发24例(20.0%)。5年总体生存率为78.2%(122/156),无进展生存率为62.2%(97/15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KPS、肿瘤的WHO分级、肿瘤切除程度是OS和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是否化疗仅在单因素分析时显示化疗者PFS长于未化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肿瘤的病理学分级高、肿瘤未全切除及术前KPS较低是术后颅内室管膜患者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室管膜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因素分析,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