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经口咽逐级扩大入路行斜坡置和钢板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在7例新鲜人颅颈段标本上采用经口咽逐级扩大入路行经斜坡置枕颈固定:单纯经口咽入路、经口咽软腭切开入路、经口咽软硬腭切开入路、经口咽下颌骨切开入路、经口咽下颌骨-舌体切开入路。在切开入路过程中观察咽后壁软组织的分布并测量其厚度,观察椎动脉走行及其至中线的距离,测量斜坡的显露范围、椎骨显露范围及斜坡置角度范围(下切牙或下颌骨基底中点处至斜坡显露端的连线与斜坡骨面切线的夹角)。结果咽后壁软组织厚度于斜坡咽结节以上为(3.5±0.6)mm,C1~C5椎前为(5.0±0.5)mm。双侧椎动脉至中线的距离在C1,2、C2,3、C3,4和C4,5水平分别为(19.5±1.2)mm、(14.6±2.7)mm、(14.0±2.7)mm和(13.9±2.7)mm。单纯经口咽入路:斜坡显露纵径为(8.3±3.0)mm,下切牙至斜坡显露上缘、斜坡下缘、C1前结节、C2椎体及C3椎体的距离分别为(104.7±4.3)mm、(99.2±6.8)mm、(81.4±4.3)mm、(75.1±4.0)mm及(68.7±6.5)mm;6例标本颈椎显露达C3椎体,1例显露至C2椎体。经口咽软腭切开入路:斜坡显露纵径为(18.5±4.8)mm,下切牙至斜坡显露上缘、咽结节距离分别为(107.9±6.7)mm、(104.8±6.7)mm。经口咽软硬腭切开入路:斜坡显露纵径为(26.3±1.8)mm(斜坡全长),下切牙至斜坡显露上缘的距离为(112.4±12.6)mm。经口咽下颌骨切开或下颌骨-舌体切开入路均显露斜坡全长,下颌骨基底中点处至斜坡上、下缘及咽结节的距离分别为(141.8±15.7)mm、(131.0±9.9)mm及(120.5±8.2)mm;颈椎显露最下缘可达C5,6椎间隙。单纯经口咽入路由于斜坡显露范围不够,无法完成斜坡理想置;经口咽软腭切开入路和经口咽软硬腭切开入路的斜坡置率分别为71%(5/7例)和86%(6/7例),置角度为92.6°±7.7°;经口咽下颌骨或下颌骨-舌体切开入路的斜坡置率为100%,置角度为75.1°±7.7°。结论经口咽软腭切开及软硬腭切开入路基本能满足前路枕颈固定的斜坡置要求。对口裂较小或张口受限、颅底扁平、颅底凹陷所致斜坡倾斜角度较小或需下颈椎固定重建者,应采用经口咽下颌骨切开入路。

  • 标签: 颅脑损伤 内固定器 口咽 解剖学,局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TUCBD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379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1.3±14.5)岁。病程1个月至36年。前列腺体积(47.4±2.1)ml。术前最大尿流率(Qmax)(9±4)ml/s,残余尿量(PVR)(123.1±72.4)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1±6)分,生活质量评分(QOL)(5±1)分。32例术前有性生活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IIEF-5)评分(15±4)分。379例均行TUCBDP,以2016年6月导管结构改进定型时间为界,将患者分为早期阶段(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121例和近期阶段(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258例。早期阶段手术原则是扩裂导管内囊扩张膜部尿道,外囊扩张前列腺部尿道和膀胱颈,毕分次放水减压。主要手术步骤包括插入扩裂导管,于阴囊根部皮肤触及水囊定位突,内外囊注水,内外囊首次放水减压,扩裂导管接水持续冲洗,内外囊再次分次放水减压,拔出扩裂导管并更换普通尿管持续冲洗。近期阶段手术原则是导管内囊仅起定位固定作用,外囊全程扩张膜部尿道、前列腺部尿道和膀胱颈,毕内、外囊一次性放水减压,术前、毕常规应用电切镜检查。主要手术步骤包括先行电切镜检查膀胱及尿道,者示指经直肠引导扩裂导管进入膀胱,于前列腺尖部扪及定位突后,内囊注水定位,内囊补水及外囊注水,内外囊一次性放水减压,拔出扩裂导管行排尿试验,电切镜观察腺体扩开情况,更换普通导尿管持续冲洗等。观察患者术后1、3、6、12、24个月的Qmax、PVR、IPSS、QOL变化情况;比较两阶段患者并发症以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差异。对于术前有性生活者,记录IIEF-5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本组379例中及术后均无死亡。手术时间(18.5±6.7)min。术后1、3、6、12、24个月随访例数分别为326、253、201、194、181例。术后1、3、6、12、24个月Qmax分别为(17±9) ml/s、(15±2) ml/s、(12±4) ml/s、(13±6) ml/s、(13±4) ml/s;PVR分别为(17.4±11.6) ml、(20.6±9.8) ml、(25.4±13.1) ml、(31.5±11.5) ml、(29.1±12.4) ml;IPSS分别为(7±5)分、(4±4)分、(4±4)分、(6±5)分、(4±4)分;QOL均为(2±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术前有性生活者,术后IIEF-5评分(17±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出现短暂性逆行射精,术后6个月内自行缓解。近期阶段组发生假性尿失禁4例(1.5%),较早期阶段组[6例(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阶段组发生大出血1例(0.4%),较早期阶段组[6例(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阶段组术后发生急性尿潴留2例(0.7%),较早期阶段组[15例(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CBDP治疗BPH整体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近期阶段并发症除假性尿失禁外,均明显低于早期阶段,与导管结构改进、临床经验积累等有关。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 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