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控制护理在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入的住院治疗患儿,其中在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护理前(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实施后(2019年6月~2020年5月)的患儿纳入研究组,两组各有患儿35例。对比两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出现。

  • 标签: 医院感染控制护理 小儿 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 要 目的 本文旨在将优质综合护理应用于院内感染控制,分析其对控制率的影响。方法:收集 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本院接纳的1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者。按照患者意愿,有50例患者接受优质综合护理,设为A组(观察组);另外50例患者接受一般护理,设为B组(参照组)。对观察组和参照组中患者院内发生感染情况以及患者满意情况做了判定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院内发生感染的情况较低,参照组感染情况较高,观察组对比参照组办法更可行,其差异P

  • 标签: 优质综合护理 院内感染 控制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对比法,收集并比较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150例接受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的患者与150例未接受质量控制的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内容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部位以及感染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果:在接受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的患者组中,院内感染发生率较未接受质量控制的组别低。具体而言,感染发生率降低了20%,且感染类型和感染部位均有所减少。此外,在接受质量控制的组别中,感染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规范化的消毒操作流程、定期的设备维护和校准以及培训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有效地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对比法,收集并比较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期间,150例接受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的患者与150例未接受质量控制的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内容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部位以及感染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果:在接受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的患者组中,院内感染发生率较未接受质量控制的组别低。具体而言,感染发生率降低了20%,且感染类型和感染部位均有所减少。此外,在接受质量控制的组别中,感染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规范化的消毒操作流程、定期的设备维护和校准以及培训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有效地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控制医院感染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控制医院感染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统计两组医务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手卫生消毒合格率以及医护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院内感染率等一系列反应管理效果的指标参数。结果: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观察组在两组医务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手卫生消毒合格率以及医护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院内感染率等一系列反应管理效果的指标参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将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的管理中是十分必要的,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且安全性高,效果理想,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 感染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原因,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80例ICU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护理措施、药物治疗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在80例ICU重症脑出血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0%。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相比,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显著增加。肺部感染组患者更常见的护理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对于药物治疗,肺部感染组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比例更高,并且疗程更长。治疗效果方面,肺部感染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和病死率均显著增加。结论:ICU重症脑出血患者中,肺部感染是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是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及时实施护理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且加强呼吸机管理能够改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 标签: ICU 重症脑出血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原因,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期间80例ICU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护理措施、药物治疗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在80例ICU重症脑出血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0%。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相比,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显著增加。肺部感染组患者更常见的护理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对于药物治疗,肺部感染组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比例更高,并且疗程更长。治疗效果方面,肺部感染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和病死率均显著增加。结论:ICU重症脑出血患者中,肺部感染是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是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及时实施护理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且加强呼吸机管理能够改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 标签: ICU 重症脑出血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健脾养肺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肺部感染患者9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各45例,西医抗生素治疗为对照组,联合使用健脾养肺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 标签: [] 健脾养肺汤 穴位贴敷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同时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颈动脉彩色及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287例,其中Hp感染组137例,非Hp感染组150例,分析两组患者CAS传统高危致病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血液生化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加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患者CAS传统高危致病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p感染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Hp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肌酐和尿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颈动脉IMT增厚检出率分别为65.0%(89例)和48.7%(73例),Hp感染组颈动脉IMT增厚检出率高于非Hp感染组(P<0.01);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6.6%(105例)和64.7%(97例),Hp感染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非Hp感染组(P<0.05);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颈动脉IMT增厚合并斑块检出率分别为56.2%(77例)和32.7%(49例),Hp感染组颈动脉IMT增厚合并斑块检出率高于非Hp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引起脂类代谢异常促进老年人CAS的发生和发展,尽早对Hp感染的老年患者给予积极地干预和治疗,可能会降低CAS的发生率。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颈动脉狭窄 脂蛋白类,HDL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NICU接受治疗的100例早产儿。使用对比法比较患有院内感染和未感染的儿童之间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结果:在100例早产儿中,共有20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0%。与未感染的儿童相比,感染组的早产儿出生体重更低、孕周更短,同时也存在其他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等。感染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最为常见,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属。还发现早产儿哺乳方式、管路相关性感染以及不洁手卫生等也与院内感染相关。结论:早产儿是NICU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低出生体重、早产、存在其他并发症是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革兰阴性菌是常见的致病菌。为了预防和控制早产儿院内感染,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手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强调消毒操作规范以及保持哺乳方式的优化等。

  • 标签: 新生儿 早产儿 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NICU接受治疗的100例早产儿。使用对比法比较患有院内感染和未感染的儿童之间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结果:在100例早产儿中,共有20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0%。与未感染的儿童相比,感染组的早产儿出生体重更低、孕周更短,同时也存在其他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等。感染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最为常见,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属。还发现早产儿哺乳方式、管路相关性感染以及不洁手卫生等也与院内感染相关。结论:早产儿是NICU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低出生体重、早产、存在其他并发症是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革兰阴性菌是常见的致病菌。为了预防和控制早产儿院内感染,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手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强调消毒操作规范以及保持哺乳方式的优化等。

  • 标签: 新生儿 早产儿 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腺癌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和EB病毒感染的情况,并探讨MMR状态和EB病毒感染状态与胃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病例资料。复核患者的MMR免疫组织化学和EB病毒编码区(EBER)原位杂交的肿瘤组织切片,分析MMR及EBER表达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蛋白病理检测结果,包括MMR状态、微卫星不稳定(MSI)表达情况、是否有EB病毒,以及MMR完整(pMMR)组和MMR缺陷(dMMR)组胃腺癌患者MMR、EBER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886例胃腺癌病例,包括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98例。其中男性613例(69.2%);中位年龄60(22~83)岁。831例(93.8%)为错配修复完整(pMMR);55例(6.2%)为错配修复缺失(dMMR)。在dMMR病例中,47例(85.5%)为MLH1和PMS2双缺失,1例(1.8%)MSH2、MSH6双缺失,4例(7.3%)PMS2蛋白单独缺失,2例(3.6%)MSH6蛋白单独缺失,1例(1.8%)MSH2蛋白单独缺失;51例(5.8%)PMS2缺失,47例(5.3%)MLH1缺失,3例(0.3%)MSH6缺失,2例(0.2%)MSH2缺失。在具有EBER病理结果的871例胃腺癌患者中,43例(4.9%)为EBER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dMMR与本组胃腺癌患者女性(χ2=10.962,P=0.001)、肿瘤位于胃窦(χ2=9.336,P=0.020)、Lauren分型为肠型胃癌(χ2=9.718,P=0.018)、肿瘤浸润深度为T3(χ2=25.866,P<0.001)以及TNM分期为Ⅱ期(χ2=15.470,P=0.002)有关,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Her-2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无关(均P>0.05);EBER阳性与本组胃腺癌患者男性(χ2=9.701,P=0.002)、肿瘤位于胃底和胃体(χ2=17.964,P<0.001)、伴淋巴样间质的癌(χ2=744.073,P<0.001)以及肿瘤低分化(χ2=13.739,P=0.010)有关,但与患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Her-2免疫组化评分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本组病例中,dMMR的病例均为EBER阴性,EBER阳性的病例均为pMMR。结论胃腺癌dMMR病例与EB病毒阳性病例没有交叉,提示不同分子分型的胃癌具有不同的发生发展机制;dMMR或EBER阳性与Her-2阳性在某些病例中可以重叠;根治术后的胃腺癌患者如为女性、肿瘤位于胃窦、TNMⅡ期、T3以及Lauren分型为肠型,应检测MMR状态;如为男性、肿瘤位于胃底和胃体、伴淋巴样间质的癌以及肿瘤低分化,应检测EBER分子表达情况,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胃肿瘤 错配修复 EB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河南省漯河市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病例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基因特征。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SARI病例中鉴定的HAdV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后,扩增并测定其Hexon基因的Loop2区域,初步鉴定病毒分离株型别。然后根据初筛结果,分别使用HAdV各型特异性引物扩增病毒株3个靶基因(Penton base、Hexon和Fiber)的序列全长,并与各型原型株以及国内外相应型别代表株进行系统发育和序列同源性分析,以确定HAdV病毒株型别并了解其基因特征。结果从河南省漯河市783份SARI病例中鉴定的27份HAdV阳性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获得18株病毒分离株,分子分型结果显示,这些毒株分属于B亚属(HAdV-3、HAdV-7和HAdV-55)、C亚属(HAdV-1、P1H2F2、Px1/Ps3H5F5、P89H5F5和HAdV-6)和E亚属(HAdV-4)。其中C亚属HAdV-1分离阳性率最高(33.3%),其次为B亚属HAdV-3(22.2%)和C亚属P1H2F2(11.1%)。本研究4种HAdV病毒株(HAdV-3、HAdV-4、HAdV-7和HAdV-55)基因组序列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显著的保守性和稳定性特点,而HAdV-C鉴定了3种基因重组模式(P1H2F2、Px1/Ps3H5F5和P89H5F5),其潜在的公共卫生意义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结论2017—2019年河南省漯河市SARI病例HAdV感染主要以C亚属为主,其次为B亚属和E亚属,该数据为当地腺病毒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人腺病毒 基因分型 基因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7—2019年河南省漯河市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ARI)的病毒性病原谱特征。方法通过“SARI病例监测平台”,收集2017年11月到2019年2月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的SARI病例。最终纳入783例SARI病例,所有病例在入院24 h内采集咽拭子,并记录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临床特点等信息,同时进行病毒检测和鉴定,并分析不同年龄和时间SARI病例的病毒检出情况。结果783例SARI病例年龄M(P25,P75)为3(1,5)岁,范围为1月龄~95岁,以<5岁儿童为主(71.01%);男性(61.81%)多于女性(38.18%)。783份SARI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共有64.88%(508/783)咽拭子标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共检出9种病毒。流感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较高,均为20.18%(158例)。各病毒混合感染率达15.84%(124/783),其中双重感染最常见,占混合感染病例的85.48%(106/124);混合感染病例中主要以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鼻病毒、人流感病毒最常见。<5岁儿童与60~95岁老人两个年龄组病毒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8.71%和63.27%。冬春季以流感和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夏季以人副流感病毒感染为主。结论2017—2019年河南省漯河市SARI病例咽拭子标本以流感病毒和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要病毒,各病毒的流行特征存在年龄和时间差异。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病毒 住院病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输入性2019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与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为临床诊治和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1月18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输入性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按照鼻/咽拭子2019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为奥密克戎组和德尔塔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抗体水平、病毒核酸[N基因和开放阅读框1ab(open reading frame 1ab,ORF1ab)的循环阈值]、主要治疗措施及临床预后。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共纳入344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德尔塔组152例,奥密克戎组192例。男240例(69.8%),中位年龄为33岁,102例(29.7%)有基础疾病,271例完成全程或加强疫苗接种。奥密克戎组疫苗全程接种率为70.8%(136/192),高于德尔塔组的51.3%(78/152);奥密克戎组轻型患者比例高于德尔塔组[57.3%(110/192)比24.3%(37/152)],普通型和重型比例均低于德尔塔组[33.9%(65/192)比55.3%(84/152)和0(0/192)比10.5%(16/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64、15.84,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01)。奥密克戎组发热时间和热峰值分别为1.5(1.0, 2.0) d和38.1(37.8, 38.5) ℃,均低于德尔塔组的3.0(1.0, 4.8) d和38.5(38.1,39.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4、-3.85,均P<0.001)。接种疫苗的奥密克戎组患者入院时2019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N基因和ORF1ab基因循环阈值均高于德尔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25、-2.18、-2.82,均P<0.050)。奥密克戎组较德尔塔组需要呼吸治疗的患者比例更低,氧疗时间、入院至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循环阈值≥35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86,Z=-5.41、-5.60、-4.71;均P<0.001)。两组均无危重症和28 d死亡病例。结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较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更轻,病毒核酸转阴更快,主要与变异株毒力及疫苗接种有关。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征 德尔塔变异株 奥密克戎变异株 输入性病例
  • 简介: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主要载体,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着不断的完善,对中药以全新思路加以分析并进行质量控制,也是推进中医发展的有效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以色谱指纹图谱技术进行中药分析的主要思路,继而对中药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同样阐述了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以及其他的主要中药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中药 质量控制 色谱指纹图谱技术
  • 简介:摘要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全员参与,必须对安全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必须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一个浓厚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树立高度负责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遵章守纪、自我防范的意识。

  • 标签: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伴随着集成电路行业的兴起,这几年金刚线多线切割机应运而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单晶硅片的切割中,这种切割对单晶硅棒粘接的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无论从晶向定位、位置固定和粘接的强度等诸多方面都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标准,所以硅棒的粘接操作在单晶硅片加工工序中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集成电路 粘接强度 固化 崩边 线痕 BOW WARP和T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