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96例大量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1:1的比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传统保守方法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6.2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患者出现了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同时,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中需要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预后效果。

  • 标签: 微创穿刺术 大量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实施老年大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描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最终纳入分析96例患者资料,老年腹部大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53.1%(51/9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OR=0.293,95%CI:0.100~0.865,P=0.026)是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而驱动压力>18 cmH2O(1 cmH2O=0.098 kPa)(OR=3.300,95%CI:1.148~9.434,P=0.027)和术中出血量>500 ml(OR=4.444,95%CI:1.091~18.180,P=0.037)是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腹部大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关注,腹腔镜手术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而驱动压力>18 cmH2O和出血量>500 ml会增加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 标签: 肺损伤 手术后并发症 腹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术后肺内氧合的影响。方法104例拟行择期腹部手术(预计手术时间≥2 h)的老年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肺保护通气组(52例,2例术后撤回同意书)和传统通气组(52例)。全身麻醉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护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4~16次/min、呼气终末正压5 cmH2O(1 cmH2O=0.098 kPa),每30 min进行1次肺复张,采用压控持续膨肺,膨肺压力30 cmH2O,持续30 s;传统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记录两组患者一般状况和术中出入量、基础值和术后第3天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及用力肺活量、1 s量、1 s率。记录术后第1天的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结果保护通气组术后第3天氧合指数高于传统通气组患者,(351.1±57.3比324.5±55.0,F=0.364,P<0.05);呼气终末正压低于传统通气组[(25.7±10.9)mmHg(1 mmHg=0.133 kPa)比(31.4±11.9)mmHg,F=0.026,P<0.05];保护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术后第1天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3分为13.6%(6/44)比32.7%(1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9,P<0.05)。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比用力肺活量、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基础值、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改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腹部大手术后肺换气功能,改善肺内氧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 标签: 肺性通气 血气分析 腹部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