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经过伊拉克战争,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中美在一系列国际安全问题上加强合作,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中美在反恐中既有冲突、分歧,也有协调与妥协.中国的反恐方针、政策具有"和而不同"的特征.中美需要在能源竞争中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双边经贸关系.

  • 标签: 中美国际安全合作 双边关系发展 求同存异的关系格局
  • 简介:美元贬值折射出全球化趋势下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美国贸易逆差日益严重和国内就业率下降就是与此相关的两个重要表现,实际上美国在扮演着世界最大逆差国角色的同时又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国的贸易增长和贸易顺差带来的是"双赢"或"多赢"格局.中国坚守在人民币升值与否问题上的主导权,关键在于中国的经济地位.在中美经济摩擦中,改善和解决贸易摩擦的主动权仍然在美国一方.

  • 标签: 美元贬值 人民币升值 中美经济摩擦
  • 简介: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失衡,主要表现为三大失衡:一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失衡;二是消费与储蓄的失衡;三是市场创新与政府监管的失衡.其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是最基本的原因,影响和制约着其他方面的失衡.如果在科技发展方面达到某种平衡,世界经济的失衡就会大大下降.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

  • 标签: 发展失衡 虚拟经济 美元地位
  • 简介:以温特为代表的主流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从本体论和方法论上重新认识国际体系与国家关系,重新界定现实主义关于权力、利益以及无政府结构的认识。建构主义理论大大开阔了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视野,有助于我们从共有价值观念分析当代国际社会与国际关系的演变,这对于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组织与国际事务,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塑造中国的和平大国形象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 标签: 建构主义 创新 和平发展
  • 简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时空关系的巨大变化使全球治理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特征。全球治理推动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政治统治地位的下降和国内社会自主地位的提升,即传统的国内政治从管制型转向治理型。我国政府积极应对全球治理问题,并且通过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加快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的步伐。

  • 标签: 全球治理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民间组织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对时代问题的阐述可以概括为世界历史发展观。通过分析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世界交往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他们揭示了关于世界历史演变的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性。世界历史发展观超越了任何阶级、民族和国家的传统视野和狭隘眼界,是具有世界历史眼光和全球战略意识的带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真理。世界历史发展观要求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不能脱离世界发展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世界历史发展观的价值在于它是具有世界战略眼光的整体思维的时代观。它对于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世界历史发展观 时代观
  • 简介: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战后民主社会主义实践中,在意识形态上实现了从传统信奉的科学社会主义向伦理社会主义的转换。这一变化同该党身份和地位的改变有密切关系。研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这一现象,对我们认识民圭社会主义和战后社会党的实践不无裨益,对探讨政党的执政功能和执政理论也有诸多启迪。

  • 标签: 德国社会民主党 伦理社会主义 政党身份 执政理论 伦理价值
  • 简介:当今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宗教色彩非常浓厚。占人口多数的基督教徒及其他们的信仰和道德文化在美国的大选中举足轻重,并遍布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甚至影响外交决策。宗教文化主要对社会发挥着积极的道德制衡作用。美国一直保持着非常强烈和高度一致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政治信条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相结合,对外更具扩张性,成为美国干涉别国的工具,同时也显示出美国的民族主义和基督教文化较之其他民族与宗教的优越感。

  • 标签: 美国的宗教 挑战 民族主义意识形态
  • 简介:文章认为,国际社会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范畴。国际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与国家、社会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当代国际社会的本质表现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统一性和整合力,而非无政府主义状态是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国家要认清在国际社会中的主客体地位并承担相应责任。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核心,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处理好各种关系。

  • 标签: 国际社会 国家地位 国际政治
  • 简介:美国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深厚的国内国际背景。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关键在于摆脱冷战思维即唯我独尊,大国霸权与强权政治的旧观念。美国统治集团也认识到形势比人强,不能不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处理双边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超越了双边性,越来越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力和丰富的全球意义。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以双边合作机制为依托,多边机制为契机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关系的新格局。未来中美关系应当成为全球化时代的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在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关系的过程中还有民主、人权和台湾问题的障碍有待排除。

  • 标签: 意识形态 霸权思维 战略互信
  • 简介:国家主权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由君主主权演变为民族国家主权.主权平等原则是近代国际法的基础,在联合国宪章中被确立为当代国际关系的最重要和最基本原则.当前国家主权受到的挑战,既有国家为生存与发展的利益需要而对主权的传统管辖范围进行调整,在客观上出现了弱化主权的趋势;也有西方国家以人权的国际保护为由行霸权主义之实,导致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的难度增大.应当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绝对的主权观念向相对的主权观念转变.

  • 标签: 主权 主权平等原则 主权的弱化 主权观念
  • 简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把握世界历史发展方向并将中国发展道路与之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而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才能实现。这是一个需要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长期过程。我们党能够不断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